Monday, December 20, 2021

The Darkest Hour

Success is not final, failure is not fatal.  
It is the courage to continue that counts.


-- Winston Churchill 

Monday, November 22, 2021

美國電影為何不何再賣座?

  1. 偶然下,看到了中央電視第6台的討論。 
  2. 片中提到:在2021 中國電影票房前10名,只找到兩部美國電影,分別是 F 9 和 Godzilla vs Kong。 如果看票房前30, 也只有6 部。這都是不能想像的。因為就在前四年 (2017年),中國票房前30中,就有18部美國電影。
  3. 究其原因?
    1. 國產影片質量不斷提升,相反美國電影的質量在下降中。
      • 如007最終章,它的劇情不讓人滿意,特效和動作也不出彩,沒有能夠刺激到觀眾
      • 從林奇航:在北美是同步串流(所以? 嘉賓沒有說,其實就是翻版直接導致美國電影票房下滑; 另外,觀眾的評論裡,影片太套路,看1分鐘就能猜到之後半小時的劇情。
      • 沙丘:影評人之中爭議很大,有些說影片質量不錯,但故事講述的方式和背景太宏大,對於普通觀眾不友好。
    2. 電視台發起了網上投票,問網友看了幾部美國電影。當中,有58.8%的人沒有看過一部美國電影。

    3. 70/80 成長的觀眾,hollywood 幾個字就是你買電影票的一個最大最直接的原因,因為美國電影就是象徵特效棒、師哥美女,然後故事流暢,不用多思考,是一個金字牌。現在的觀眾美於美國電影有點審美疲勞,金字牌不再。

    4. 美國電影愈來愈不敢做原創,由1984年,大概有60%左右的影片是原創影片,然後遂年降低,1994年51%,2004年38% , 2014年25%,近兩年可能不達10%。于冬就說過:好萊䲧不再冒險,中國電影正瘋狂創新。都只做套路的東西,模式的東西,比如說英雄不死、最後一定是英雄救美人的故事。觀眾看了一分鐘,就知道往後的發展,包括IP的延續,故事的大體結構、邏輯都相似,觀眾看不到有新意,看不到誠意,自然就流失觀眾。

    5. 從2017 到2021年,中國電影票房前30中,美國每年下降,原因:
      1. 疫情
      2. 串流同步發行
      3. 但從2019年前就有下降,美國需要中國這樣的電影市場來補充票房,所以都找了中國的演員來參演,客串一個角式,甚至出現了「中國特供版」。美國會把中國演員出演的東西在中國放映。另外,在宣傳上也犯錯,讓民眾無法理解。所以對中國並沒有尊重。
      4. 美國沒有抓到中國的下沉市場,過去8年左右的時間,中國票房市場飛增的背後是中國三四五綫城市票房的增長。可惜美國電影並沒有吸引到這階層,相比中國本地制作的blockbuster,美國電影都比不上。
      5. 美國整體輸出的影響力都在減弱,美國文化已經再不吸引。現在中國的年輕人會為自已祖國的文化自豪,所以美國要輸入影響力已不再容易

        「我們這次行動的決心,就是要讓恐怖組織知道,一個中國人都不能傷害」。

        [片中加插了這段紅海行動的讀白,是暗示美國是「恐怖組織」嗎?]

  4. 總結中央台的啟示:
    1. 中國翻版是影響美國票房的重要原因。

    2. 與其說美國的影響力下降,倒不如中國的洗腦教育成功。成功把一代人的眼中只有中國,而美國只是中國的最大敵人。當教育如是,人民又怎會再對這個國家的文化有興趣呢?當中三四五綫市場尤甚,這些民眾相信英文程度有效,從沒有機會或意願接收牆外的資訊,自然只能消費牆內的電影。

    3. 美國電影是愈來愈套路,ip一直在複製,但不代表其水準下降,相反,製作費一直在加,團隊也愈來愈大。美國電影,除了在中國的市場外,仍是世界的主流。所以準確點說,美國電影的影響力僅在中國下降。

    4. 中國電影的票房是在倍增,質量也在提升,可是電影仍是跑不出中國的城牆外,只能關著門自已在狂歡。在取笑美國電影質量下降的同時,也應該好好思考其身的電影不也只能在牆內放映,有什麼好驕傲的呢?

    5. 批評美國電影套路,中國的大片不就是在複製美國的「套路」嗎?中國電影有突路出美國的套路嗎?這真是一大疑問。說好中國故事,是那一種好故事呢?



Friday, October 1, 2021

《中國醫生》

  • 如果這部電影是一個大陸導演拍的,我可能會覺得情有所原。但導演是香港人,曾經拍過古惑仔,無間道,讓香港人的身份得到再一次確認的人,竟然墮路到這個地步。也許,不應該叫墮落,是沉淪。
  • 電影不單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政治宣傳,更是大話連編的「作品」。看著一部這樣電影,讓電影本身的「迷幻」變成「事實」,而更恐怖的從官方的「歷史」成為老百姓的日常。
  • 院長每次遇到什麼問題,只是怒哄一聲,咆哮一陣,源源的物質、人員就送到,領導指揮有序,市民順服待命。反有反抗,沒有異議。集體精神,除了抺殺個體,最恐怖的是埋沒人性。
  • 一個從影四十年的導演,他還在求什麼?求錢?求名?錢我相信他已有很多,名,難道他認為拍一部謊言、為政權服樣的電影能得到世界的敬仰?

Saturday, July 31, 2021

How to become a Tyrant (2021, Netflix) : What are the tactics in the playbook of the tyrants?

Tactics in the Playbook:  
  1. Adolf Hitler [Seize Power] 
    • Believe in Yourself - only they can save the world and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 Outrage Sells - looking for someone to blame.  Genius understands the nature of the resentment that already exists and presenting yourself as the means to overcome that.  Show your people their enemies are your enemies.  
    • Be a Man of the People (how to fashion your image) - show your people you are one of them, dream what they dream. I am you; you are me.  We're kind of a collective organism.   
    • Brand Your Movement - a great marketing strategy.  Iconography - the uniform that meant sacrifice, duty, obedience, and loyalty.  When you're wearing that uniform, it means you are on the team.  
    • Build Your Squad - nobody governs alone.  A tyrant needs a team to amplify his message and watch your back.    
    • Choose when to Strike - timing is everything.  Looking for an opportunity to end civil liberties and crush the opposition.  When people are threatened, they look for strong authoritarian leadership and support a strong man.  

  2. Saddam Hussein [Crush Your Rivals] 
    • Establish Dominance - To stay in power, you have to be ever vigilant.  You have to make sure that anybody who is a potential rival is controlled and put in their place.  And those will include some of your first and closest allies with dangerous ambitions of their own.  
    • Be Everywhere - how do you make sure you keep the upper hand?  To become a successful tyrant, you need to have eyes, ears, and muscles you can rely on everywhere.  Every tyrant's best friend is an effective and ruthless secret police.  No matter when you run, the dictator will find you.  
    • Buy Loyalty - the efficient way to stay in power is essentially giving the coalition bribes and opportunities to be corrupt.  
    • Master Mind Games - You're the boss, and they are not.  "I'm on your side.  Just let me up.  I'll do anything you say." Dictators are pathological narcissists.  Keeping your rivals scared is the key.  
    • Everyone is Expandable - even to his sons-in-law.  

    1. Idi Amin [Reign Through Terror]is it better for a ruler to be feared or loved?  You should rely on fear because when people fear you, you are in control of them.  
      • Conceal Your Brutality - the value of a good cover-up.  
      • Choose A scapegoat - bullying somebody else for the ills that the general masses are facing.  And that is how you earn the trust and the support and the legitimacy from the masses.  
      • Weaponize the Law - Existing legal institutions can be a barrier to political leaders.  So they dismantle them.  The idea is to weaken all of the institutions and the guardrails that check the absolute rulers' power.  Once those guardrails are down, the dictators are free to turn the law against their scapegoats.  
      • Bring the pain - keep those people's, who've let you down, mouths shut. Torture is a perfect way to deter people from opposing you.  It's better than killing because the person's kept alive.  
      • Start A War 

    2. Joseph Stalin [Control the Truth] - the truth is a problem for an authoritarian or strongman because truth invites debate.  Truth suggests that we can question the stories that we're being given.  
      • Rewrite History - "He who controls the past controls the future." Stalin believed history has to be imposed.  
      • Censor Everything -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tools that any leader has is who controls information.  When you can actually shut down channels for information, then you can press one preferred narrative and make that the reality that your citizens live in.  Under Stalin, libraries either destroyed or restricted texts that the state deemed offensive which kept impressionable Soviety minds safely protected from characters like Sherlock Holmes.  
      • Seduce Outsiders - In the 1930s, many people in the West, liberals, and leftists, most importantly, thought the USSR was providing an alternative to the capitalist Depression, so they didn't want to believe bad things about the Soviet Union. During Stalin's period: Useful Idiot (a naive person who can be manipulated or exploited to advance a political agenda).  Hitler: Duke and Duchess of Windsor, and Charles Lindbergh helped elevate his image as a statement.  Fidel Castro: Colombian author Gabriel Garcia Marquez remained a close friend and defender of his regime.  North Korea: NBA superstar Dennis Rodman. If an authoritarian leader wants to truly sell his version of the truth to the world, he would need to enlist a trusted voice of authority like Walter Duranty.  
      • Destroy God - Tyrant wants to see religion destroyed because there is only one truth, and that truth must come from the tyrant.  
      • Corrupt Science - The whole culture of science and research where you have objective facts and conclusions that draw not on ideology but factual accuracy, which is anathema to tyrants.
      • Eliminate Trust - The phenomenon of distrust is an exceptionally powerful tool.  If you no longer trust anyone, you willingly give yourself to the power of the state, because everything else is suspect.

    3. Muammar Gaddafi [Create a New Society] - Gaddafi's eccentric vision transformed his countrymen's lives in ways that were good, bad, and weird.      
      • Be the Law - Authoritarian rulers exercise rule by limiting the rights the public enjoys.  Gaddafi banned alcohol and shut down all nightclubs.  The leader is the law and the law must be obeyed. 
      • Build Your Legacy - need to have some concrete symbols of tyrants' greatness.  
      • Indoctrinate the Youth - Every dictator needs a population that can read and write, so they can work at menial jobs producing money for the dictator.  What dictators don't want is a well-educated population of people with ideas who can become rivals.  
      • Put Women in Their Place - All the major dictators in modern history have been men.  As a group, they see women as necessary, but they also see women as dangerous. 
      • Export Your Revolution - Becoming an absolute ruler is an impressive feat.  But creating a global movement, that's the stuff of legends. 
      • Stick to your Guns

    4. The Kim Dynasty [Rule Forever] 
      • Isolate Your Kingdom - If you want to rule forever, it helps to be the only game in town.  
      • Kept It In The Family - Find the right kid in your family.  
      • Kidnap People - Every form of power is based on stories.  
      • Assert Your Divinity - 
      • Let people starve - 
      • Go Nuclear 
    Anybody can be a tyrant.  






    Wednesday, July 7, 2021

    F9: The Fast Saga (2021)

    1.  從來沒有看過,F9 是第一部。入場只因中國2021票房暫時排第三,為進口電影票房第一。
    2. 以為只有飛車,還有裝甲車和飛船;貌似走遍大江南北,高樓、叢林、冰川、甚至太空都瘋狂地飆了,總之就是上天下海,凌空飛崖,眼花撩亂,原來不只是一部動作電影,還是一部科幻奇幻電影類型。
    3. 物理定律好像完全漠視了,所以不帶腦子進場是前提,然後過程中千萬別分析、思考、質疑,就如日常跟男人相處的樣子。
    4. 穿插的家人親情,做作非常,片末真的看不下去(晚上十一點幾,真的很眼瞓,提早離場)。
    5. Sound Track 好像比電影好。


    Tuesday, July 6, 2021

    真三國無雙 (2021)

    1. 票房巨爛的電影,號稱制作三年,花了2.8億,第一日只收568.87萬,三大才剛後過千萬。比較同期上映電影《你的婚禮》上映兩天票房已經是2。96億,懸崖之上兩天也收1。55億,秘密訪日上映首日收8千多萬,連動畫豬豬俠大電影也收1.3715千萬。最後上映幾天後,總票房是1400餘萬。
    2. 包括六大典故:
      1. 孟徳獻刀
      2. 連環美人計
      3. 怒鞭督郵
      4. 溫酒斬華雄
      5. 十八路諸候伐重
      6. 三英戰呂布
    3. 核心思想:忠,不問緣由,都要忠於「大漢」(什麼時候要把漢朝加個「大」字呢?)。
    4. 能在五一黃金周上檔,一定是過五關斬六將,尤其是中國電影,從來沒有純娛樂,娛樂中有政治是常識。而且我覺得這電影原欲成為獻禮片的前哨。可惜,香港編/導人對於掌握中共語言的能力還是太離地。
    5. 節錄以下幾段對白,核心思想一個字「忠」。三國演義重在「義」,但政權看重的是「忠誠」。電影多次提到無論大漢如何,都要忠於滿室。重複又重複,在中國二三線市場更重要的現實,一次是不夠用,教化當然要一次又一次。
      • 想殺就殺,猶豫什麼" Kill me if you want to.  Why did you hesitate?  
      • 要在亂世中救蒼生,靠的不可能是仁義,而是實力,是決心,是救天下的氣概。我知道,今生今世,我曹孟徳不會再加知心好友,但我不怕孤獨,我深信上天自會派來真正的戰友。In order to save the nation in this chaotic period, we shouldn't rely on compassion, but on actual skills, determination, and the will to save the people.  I know that I would never have another good friend in this lifetime, but I'm not being afraid of being alone.  I firmly believe that the heavens would send me real comrades.  
      •  討伐惡賊,不在於人多,在於忠勇之心,我們有忠勇之心,所以敢站在這裡。 Killing traitors doesn't rely on the number of warriors but on their loyalty and courage, we have loyalty and courage, that's why we're here.  
      • 漢室如此腐朽,還有何可救?The Han Dynasty is corrupt beyond repair.  ... 那些諸候們的嘴臉你都看到了。。。所有諸候心裡想的根本不是為了正義討伐董卓,他們心裡的欲望和董卓一樣的. .. 身為大漢臣子,我有義務盡忠,其次我再也看不下去百姓受到董卓的迫害,為了大漢,為了百姓,我一定戰鬥到底。They didn't join the alliance because they truly believe in justice, their ambitions are the same as Dong Zhuo's... It's our noble duty to serve our country.  Also, I will never let our people suffer at the hands of Dong Zhuo.  For the sake of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citizens, I must fight until the end.    
      • 好果沒有亂世,又何來英雄?Without rebellions, how can there be heroes?  
      • 同生共死。Let's vow to live and die together.  
      • 大漢在經歷一連串打擊之後,已經名存實亡。現在已經踏入一個割據的新時代。你覺得還有誰能稱得上帝?After so many setbacks, the Han Dynasty only exists by name.  This is a new chaotic, feudalistic era we're living in.  So tell me, who else deserves to be called a hero?  
      • 為英雄者,定胸懷大志,腹有良謀,吞吐天下,包藏宇宙之機。A hero who aspires to greatness is magnanimous, ambitious, and possesses great wisdom.  
      • 唯有得天下,才可以安定天下。Our nation will know peace once I have conquered it.  

    Saturday, July 3, 2021

    鄒幸彤:「只談法治,不談政治」的抗爭七步殺 — 香港法治迷思與司法抗爭諍議

     這是一篇寫得相當好的文章,全文轉貼以備將來用,現在所有好文章都要自行備份,因為不知道那一天要下架,唯然自已把文章上架。

    鄒幸彤:「只談法治,不談政治」的抗爭七步殺 — 香港法治迷思與司法抗爭諍議

    「今日我留意到有人說,叫政府慎防將國安法武器化,我真的很驚訝。國安法是一條保護國家安全、香港安全的法律條文,某程度上它本身可以說是法治的武器,懲罰的是一些犯罪的人。」

    —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020 年 8 月 18 日

    一直以來,香港人對法律、法治、法庭、法律專業等,有着近乎宗教性的信仰。

    在民主長期缺損的狀況下,法治似乎是香港人所能抓住的最後的救生艇,讓我們仍能自豪地說,香港是可以與其他民主文明社會比肩的地方。

    然而,隨着《港區國安法》落實、政治檢控愈來愈盛,有些人高呼法治已死,也有些人 — 尤其是法律界專業人士 — 堅持說要相信法律,謹守專業,捍衛法治。

    但重點,從來就不是法治是不是已經「死亡」,或值不值得捍衛。

    事實是,法律的制定,從來就反映權力的意志;法律的條文和效力,本身就有作為統治者武器的潛質;因而當掌權者與公民,在香港的語境中,爭議「法治是否受損甚至死亡」時,所說之「法」是同一條法,所說之「治」,卻是完全不同的政治。

    當參政議政過程、司法審訊程序仍然留有空間,給異於政權者去參與、發聲、爭辯、反對、運動,或許香港人還能告訴自己,即便香港的「民主」「法治」不完美、有缺陷,但終歸是有一定程度的制衡、有可以爭取的空間、至少有說不的權利和無罪推定的護衛,還能說假以時日可以循序漸進。

    但今日香港,上述種種已被掃蕩零落,即便單看司法程序,「保釋假定不再適用」已經由終審法庭寫入判例,成為處置國安法被告的金科玉律;「不設陪審團審訊」也由律政司一紙證書可以決定;下一步國安法案件是否會公開審訊,還是再由發動檢控的政府當局決定禁止記者和公眾旁聽,實質上無人可以監督、制衡,遑論阻止。

    《港區國安法》實施一週年,與其說香港長期以來引以為榮且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賴以生存的普通法制度,讓國安法遭遇過什麼障礙,倒不如老實承認:國安法貫穿普通法,利用普通法的程序和尚有公正形象的法庭,成功植入香港法律體系,賦予執法者、檢控者近乎無上的權力和正當性(legitimacy),同時也讓司法機構要不斷為之製造判例、寫就判詞、歪理說直。

    若在此時仍然模糊籠統地談「堅守法治」「法律與政治區隔」,尤其是強調處理政治檢控的「法律專業性」,無疑是裝睡之舉,更是消極地附和了政權,助長「依法暴政」。但亦有論者認為,即便如此,法律專業人士也不應越抗爭雷池半步,否則就是自毀法治長城,甚至會直接成為政權打壓的目標。

    要回答上述問題,我們必須理解政權將政治問題法律化想要達到的效果,然後反躬自問,我們所做的每個決定,究竟是在助長政權控制社會,還是在抵抗權力的政治操控?


    例子不用去多遠找,一河之隔的中國大陸,法律就長期被用作社會管理與打壓的工具。

    顛覆國家政權罪,以及它的前身反革命罪,本就是中國自 1951 年以來,用以打壓異見人士的利器。遠的不說,近的就有劉曉波、秦永敏、李旺陽等被以相關罪名判以十年或以上的徒刑。

    在這些萬眾關注的案子之外,中共還有各種法律手段去對民間進行全方位的打壓及控制。

    臭名昭著的「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即可長達六個月的秘密關押,就是大搖大擺地透過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落實的。警察動輒以調查之名將抗爭者關上 37 天,也是刑事訴訟法賦予他們的「合法」權力。

    說還柙期間不讓見律師,不讓見家屬是公檢法胡搞蠻纏?抱歉,《刑事訴訟法》寫得明白,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會見是要得到偵查機關許可的,而法律上從來就沒有說過親友有權會見。

    「口袋罪」,如尋釁滋事、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或是各種經濟犯罪、以至是消防法規,均是常被用於滋擾以致關押抗爭者的罪名。經常進行街頭行動的陳雲飛,就曾數十次被以各種口袋罪傳喚、關押。若你的工作涉及任何形式的出版物,安個非法經營罪簡直輕而易舉,就如牧師王怡、企業家耿瀟男等。

    民間社會的空間急劇收縮,是透過法律達成的。《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慈善法》等組合拳打下來,不受歡迎的組織除了地下化幾乎無路可走,正規途徑的資金來源全斷。網絡、電話、火車、酒店等實名制,是透過法律落實的;讓人動彈不得的社會信用制度,也是透過各種法規文件實現的。

    中共一直在以法律之名達成它的政治目的。沒有法律,中共根本無法進行如此細緻的社會管理與監控。單純視之作暴力與野蠻,未免過於簡化和天真。

    中國法律的厲害之處,往往在於模糊性和不確定性。

    「口袋罪」之所以叫「口袋罪」,就是因為什麼行為都可以往裏面裝。即便上下位法之間充滿矛盾,即便法律法規與現實脫節,即使法與法之間架床疊屋,執法者根本不會亦不用關心。只要法律條文能為他們所用,能幫助他們管理社會,法理上的邏輯矛盾與他們何干?反正他們也不會因為違憲的解讀受罰或被革職。事實上,法院裁判文書根本不會直接援引憲法。從這個角度看,法律愈繁雜愈好,愈無處不在愈好,愈充滿矛盾愈好,愈讓一般人摸不清其邊界愈好,因為這樣,執法者才有最大空間去任意詮釋法律,去達到他們想要達到的任何目的。

    而內地的法律界亦無法築起任何有效的抵抗。法律這樣寫了,政府這樣說了,大家就「依法辦事」吧,如此想的不在少數。負隅頑抗的少數人權律師,很容易地就「依法」被剔出法律人之列了。


    同樣的策略,現在複製到香港了。

    愈來愈多的政治人物,被捲進沒完沒了的刑事檢控;本應屬於例外的審前羈押,在國安法下變成常態;眾籌成了洗黑錢,查冊成了虚假陳述,報道新聞、發表評論可以是勾結境外勢力;批出許可、確認資格的法定權力,如確認候選人資格、教師註冊、電影評級等,迅速成為了政治審查的利刃。在新香港的法律下,參與初選、喊光時口號、被領事聯絡,通通都能給你套上涉嫌犯法的帽子。

    面對來勢汹汹的政治反對運動,當權者最想達到的,是什麼?

    不外乎消耗其資源、噤聲、分化、污名化、消滅生存空間,同時建立自身論述、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而司法體系 — 尤其是香港的普通法體制 — 恰恰有着有利政權達到上述目標的多種特質。

    將政治問題法律化,政權就可以:

    1. 利用法律的正當性(legitimacy)將政治打壓合理化
    2. 利用法律程序的長周期將事件冷卻、消聲
    3. 利用法律的語言重新包裝及論述社會事件或運動
    4. 利用法律程序消耗民間資源
    5. 利用法律的專業性隔絕公共討論及個人參與
    6. 利用專注個體的法律程序瓦解運動的集體性
    7. 利用法律的制度性使異見者無法在公共空間中生存

    (一)利用法律正當性將政治打壓合理化

    一件「合法」的外衣是阻擋批評最有效的手段。

    「違法即錯誤」「違法即罪犯」的簡單污名,不僅長期存在於官方宣傳之中,也為不少社會大眾接受 — 政治問題簡化成「有人犯法,當局必須執法,無論其政治觀點」;對政治犯的懲罰也因為經過法律程序審定、有法條案例可循,而似乎冠冕堂皇、無懈可擊;如果現有的法律不夠用,可以創造新法律,比如國安法,或者激活舊法律,比如用殖民地時期的煽動仇恨條款提告。

    憑著香港司法體系相對較高的認受性,利用普通民眾對法庭、法律、法治的尊重,政權給自己的打壓穿上合法的外衣。

    一邊廂,但凡有人批評,就將批評推向司法機構,指司法機構是獨立審判,以殘存的司法程序和司法合法性要挾法律專業和民眾 —「用公眾壓力對法院施壓不妥吧?會影響公平審訊?」「法律這樣寫、法官這樣判,也不能說是聽政治指令做事,胡亂批評法官是藐視法庭」「律師按行為守則接案和保密,也不能說他們就是『官派』」……

    另一邊廂,若是司法機構判得不夠重,政權自己則會親自要求「按程序」覆核刑期,直到法官產生「如果我判得不夠重,他 / 她之後還是會被覆核」的自我要挾。

    長此以往,若然執法持續傾斜、政治檢控不息,而司法機構本身僅餘的正當性得不到有效的補強和糾正,甘於充當政權的劍與盾,那麼「從來沒有三權分立」「講司法獨立現在太政治化」的香港,人們遲早會徹底失去對司法機構的信任、對法治的信心,百年建成的程序和體系,不會毀於一旦,卻會淪為當權者剷除異己、鎮壓公義的工具。

    (二)利用法律的語言重新包裝及論述社會事件或運動

    法庭的紀錄、報道、供詞、判詞、陳述等,都是形塑一場社會運動的重要紀錄。然而,不同於公共領域的討論或政治舞台上的演講,法庭的論述自有其一套語言邏輯,而這套語言邏輯往往無法跟社會運動本身的訴求相符合。

    法庭關注的是有罪與無罪,它要的是法律的分析、簡潔精要的事實陳述。結果,一場錯綜複雜的運動,縮窄為幾個發生犯罪的瞬間,簡化為個人的決定與行為。背後的群眾與情緒,矛盾與人性,前因與後果,它不想知道,知道了也不想判斷,因為無此需要。因此法庭上針對社會運動中出現的案件而表現的內容,必然難以 — 甚至不可能 — 反映社會運動的全貌,以及這種全貌與個別案件的關聯。

    這種情況在刑事案件中尤為明顯。在刑事案件中,舉證責任在於控方,因此對於不少案件的辯方而言,最優辯護策略就是少說話、不說話,不提供線索,等控方找不到足夠證據,而非冒險講多錯多。這本是保障被告個人權利的設定,但這種思維定式,卻在針對社會運動的檢控中,弱化辯方對論述的爭奪,甚至導致運動在庭審中失語。

    如果從打贏官司的角度看,辯方確實應該盡量利用一切最有利的制度設計,包括緘默的權利,或用法律的語言去拆解和包裝一場社會運動。但從社會運動的角度,一旦放棄發聲和論述,一旦被告的政治人物閃縮砌詞,就已經輸了一大半。

    在中國內地,這樣的掙扎反而少,因為保持緘默的權利基本上不存在。被告如果能夠堂堂正正地說自然最好,即便被迫認罪,事後翻案也沒有太大道德壓力,外界也會默認,刑訊逼供所得的證言不能當真。但是在香港,未到絕地的環境反而生出了複雜的變化和考驗,無論是保持沉默、為自己辯護、還是慷慨陳詞無悔,都會被視為被告自身、對於是否要為自己的政治抉擇、為自己參與的社會運動正名的選擇。

    這種中間對法律專業、運動得失、政治利益的取捨,值得不值得,誰有資格衡量,誰有資格決定,從來就不是單憑法律專業可以回答的問題,甚至未必是法律專業可以很好地回答的問題。

    (三)利用專注個體的法律程序瓦解運動的集體性

    承前所述,刑法的語言是針對個體的語言。

    每一單案子的辯護重點,往往是被告個人有沒有這樣想(犯罪意圖)、有沒有這樣做(犯罪行為),從而判定被告是否有罪、應該負什麼責任。在申請保釋或者定罪之後的求情環節,辯方更是會把被告的人生故事鋪展出來,論證被告是多麼值得寬大和同情。這種專注於個人行為的審訊過程,適合於創造個體英雄,誇大個體之間的分歧,不適合「齊上齊落」,更不適合作為一場無數人參與過的社會運動的總結。

    當指控是基於某種集體行動,或者「陰謀」,當一場運動中的頭面人物全部被掃進法網,勾連在一起,最簡單的辯護方向,不是從集體角度出發,而是把被告自己摘出來,「我沒有參與」「沒有共同目的」「我的想法根本不同」「你無法證明我們是一伙的」。同時,即便被告放下自己,為集體說話,法庭也未必想聽。

    而矛盾的是,被告在審訊中的發言往往有為運動總結之效—至少在司法的層面上,那麼是否要有人為運動說話?有誰會為運動說話?「為運動說話」這種不符合辯方利益最大化策略的決定,又能否在庭審中得到協助而順利實現?

    (四)利用法律的專業性隔絕公共討論及個人參與

    讓運動在政治審判中發聲,被告與法庭、法庭與公眾之間的要道亟須打通。

    在中國內地,庭審徹頭徹尾沒有爭辯空間,人權律師作為良心犯對外接觸的唯一渠道,往往很自覺地擔當案件發言人和對外聯絡的角色。在內地維權運動剛剛興起的時候,不少案件均是由人權律師通報才傳出外界,並由人權律師擔當各方聯絡的中樞,通過持續的評論和行動維持對良心犯的關注熱度。

    這個模式對於今日香港人應該不陌生,在「12 港人」案中,盧思位律師會在案件進程的關鍵節點發表評論,談辦案情況、阻礙、以及法律分析,為社會關注和討論指引方向,也提出「官派律師」不會在庭審上提出的爭議點和辯護理由,實際上是在秘密審訊之外打開了面向大眾的法律爭議空間。

    但在香港,難以想象會有哪位辯護律師會這樣去做,相反,在香港的被告與辯護律師之間的「專業關係」,對於被告人而言,是相當去權的,律師的專業建議往往凌駕被告的個人判斷,普羅大眾也相信向法律程序這樣複雜高深的東西,還是應該交給專業人士去處理。

    一些例子是,幾乎沒有香港律師會在陳詞之前把自己的陳詞給當事人「審閱」,或向當事人詳細解釋自己陳詞中的各種法律觀點和論據。律師希望被告能夠告訴他們需要知道的事實,並信任他們會在被告的指示範圍內做出最好的辯護。若是被告不願意接受律師的辯護方法,堅持要表達一些在法律專業角度上「無用」甚至「有害」的觀點,雙方的委託關係很大機會會走向終點。

    而在法庭上,有法律代表的被告也無法突然要求插話或者自辯,法官會說「你有法律代表,那讓他來說」。當法庭審訊明顯地不是在處理法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的時候,這種律師代位就會出現問題。

    在公眾層面,這種專業隔離則更加明顯。

    「案件已經進入司法程序,任何人均不宜作出評論」可謂婦孺皆知,律師也必須謹守行為守則中的保密要求。這種隔離公共討論的設定,原意是保障司法判決的公平獨立,基於法庭能夠公平公正判決的信任。但當國安法案件開始出現沒有陪審團的設定、指定法官的判決理由說服力成疑、控方沒有足夠證據都能夠在法庭上拿到將被告還押的命令—從而拖長「司法沉默期」,同時政權和親政府媒體從不吝嗇對已經進入司法程序的反對派人事的侮辱污衊,守規矩的沉默和不討論,是否應當的、最好的應對辦法?

    (五)利用法律程序的長周期將事件冷卻消聲

    自國安法將保釋推定移除之後,香港的「司法沉默期」在社會運動案件積壓的基礎上變得更長,漫長的法律程序就像一個巨大的緩衝帶,把運動的氣勢與動能剎住,把對政權的反彈磨鈍,待屠刀真正地落下時,不少人的目光可能早就轉往別處了。

    在中國大陸,雖然刑事訴訟法對於司法程序每個階段的處置期限有比較明確的規定,但在實際操作中,每個階段都可以被任意、無限地延長,以滿足公檢法任何一方的需求,在政治案件中,無理由的長期秘密關押、程序反覆延期,更是常態。在這段期間,被告從未被帶上法庭、律師和家屬均不允許會見,被告可以說是陷入失蹤狀態,到被帶上庭審的時候,往往難以喚起公眾記憶和關注,閉門審訊也讓討論無米下鍋。

    在香港,時限規定不明確,案件進度基本上交由控方和法庭掌握。但當超越法庭負荷的案件堆積,不可避免的就是排期延長,只要每隔一段時間將被告帶上法庭提訊,控方基本上都可以再申請到押後時間,期間繼續將被告還押。即使進入正審,香港的審訊程序、證據要求都比較嚴謹,這本是好事,但也有進一步拖長程序的副作用。

    如果保釋假定仍然存在,當事人在保釋期間仍然可以活動和說話,維持與社會和運動的聯結。但是現在,不僅保釋假定在國安法案件中不存在,保釋條件還至少要滿足「不再公開發言、不再接受傳媒訪問」,甚至關閉被告的社交媒體賬號,如「47 人案」中劉頴匡的女友 Emilia Wong 所言,即便保釋,也是讓被告「社會性死亡」。

    (六)利用法律程序消耗民間資源 

    漫長的法律程序,消耗的不僅是被告的心神、社會運動的動能、普羅大眾的注意力,還有真金白銀 — 而這些財務資源,如果不是因為數量驚人的拘捕、檢控、司法程序,本可以用於公民社會許多其他建設。

    以「6.12 人道支援基金」為例,基金會財務簡報顯示,截至 2021 年 5 月 31 日,基金總收入超過 2 億 3,638 萬港幣,而法律相關支出,包括法律費用資助、法援分擔費、預付法律費用、第二位大律師資助費用,總共超過 1 億 5,832 萬,佔總收入近 67%。其中高達 1 億元的法律費用資助,是基金全部批出款項及開支中最高的單項。

    同樣規模的開支,大概可以養活數十個小型的 NGO,做各種議題倡議,但現在,這些在民間積少成多的資源卻全部耗費在司法程序上,還要大量人手協助。當局只要不斷立案起訴,就可以牽制民間的資源分配,對於更廣泛的公民社會倡議而言,無疑是牽一髮動全身,讓倡議組織、壓力團體走上「積貧積弱」之路。

    (七)利用法律的制度性使異見者無法在公共空間中生存

    法律的終極作用,是劃分合法與非法、地上與地下的世界。當政權用法律來充實「政治紅線」,不受政權歡迎的主張、行動、團體、個人,統統可以被列為非法、逼入地下世界。

    一個不能合法存在的組織,不能開銀行戶口,不能籌款,不能聘請員工,不能公開發聲和活動,也就難以在民眾當中獲得認受性,遑論存活和形成規模。同樣的系統性排擠也可以在個人身上發生。在中國大陸,異見者及其家人長期受到監控、滋擾、刁難,被房東莫名趕走,小孩子不能上學,甚至被地方強力部門強行押出地界,都已經不是新聞。

    更為可怕的是,許多在中國大陸為民主運動出入牢獄數以十年計的人,如劉賢斌、陳衛、秦永敏、陳西等,因為這種公共性的排擠、隔絕,並不為內地民眾所知。即便是得到國際關注的人,比如劉曉波,也是因為「幸運地」在還能公開活動的窗口期得到了知名度,才僥倖地沒有被世界遺忘,而在他死也不願離開的祖國,他也早就失去了影響社會大眾的可能。

    地下化與不可見,加上嚴刑峻法和國家帶頭的污名化,必然導致運動的碎片化與消亡 — 反抗沒有人能看見,就得不到理解,引不起更多反抗;行動者看不見同行者,就容易變得孤立和絕望;孤注一擲的勇氣得不到支持,甚至可能反而遭到嘲笑和唾棄,就會被輕易撲滅,了無痕跡。

    前赴後繼捨生忘死之人不被看見、不被理解、不被記得、不被繼承,外部世界一時熱烈之後散場,內部世界甚至可能調轉槍頭來厭棄反抗的人,是筆者多年來觀察中國民主運動的最大挫折,也是對香港民主運動前景的一大憂慮。


    結語

    後極權國家的厲害之處,在於以意識形態內化社會操控。不管統治者的意識形態理論多麼空洞離地,只要每個人仍願意在口頭上擁護和應用那套論述,整個社會的馴服和控制就體現出來了。

    在內地,那套理論是共產主義、毛澤東思想、習近平思想。在香港,這些理論缺乏土壤,那就把一個大家原本珍視的概念搶過來,異化、利用。

    「守法」、「法治」,多麼正確而又無懈可擊的概念。但當合法與否的界線變得日益模糊,當法律不再保障人權自由,當政治指令以法律之名發出,強調抗爭「合法性」的意義何在?

    如果這種爭論尚有意義,那就在於我們是否願意把法庭和法治這一場域,拱手相讓。

    我們當然可以採取放棄、不應戰的做法,承認當權者對法律的絕對控制,否定法律與對錯的關連,不花費資源和關注在法庭爭拗上,「認罪不認錯」,這是一種策略。但這能作為一種策略的前提是,我們不是屈服,而是否定;不是認罪求情,只是減刑交易。

    我們也可以選擇挑戰當權者對法治和法律的扭曲,指出皇帝沒有穿衣服,畢竟法律的樣子該如何,法治的內涵又當如何,是有普世認可的標準的,由不得中共說了算。國安法哪裏不符合一部正常法律該有的樣子,那就直指出來;當局對法律的解讀和檢控違背法治原則和人權保障,那就不能認可他們的解讀,在司法程序中思考如何阻止前述七種狀況的產生和惡化。

    但最不可取的,是假裝看不見政治權力對司法體系的滲透,順從地做法律系統的螺絲釘,順着權力對「法律」的解讀去調整自己的行為、調整自己的意見,繼續扮演「守法良民」「專業人士」甚至「制度捍衛者」的角色,掩耳盜鈴地按目前尚被允許的遊戲規則走過場。某程度上這是默許乃至助長了「依法暴政」,成為那些名為法律,實際上是政治命令的執行者、加持者,成為讓「法治」一詞變為空洞的統治口號的幫兇。

    法治作為一種理想的境界,從來無生無死。這個理想如果仍然有生命力,那就是存活於每一個對法律仍有公義要求的人身上,存活於每一次對不公義的法律的挑戰,存活於在大廈將傾之間毫不妥協的對公義的堅持、思考和掙扎—哪怕要面對不可再依賴專業權威的不安、答案難以求得的困惑、打破新舊規矩的忐忑。

    因為唯有如此,我們才有可能打破政權以法為名而設下的死局。

    無人區No Man's Land (Ning Hao )

    1. 我不想喜歡動物,尤其是馬。I never loved animals.   I especially hate horses.  
    2. 拍得相當不錯,我以為瘋狂的石頭已很不錯,沒想到,這部更精彩。
    3. 同一個導演拍出這樣一部黑色幽默電影,竟然《我的家我的國——北京你好 》以及《我的故鄉我的家》的導演。希望做自已的事,同時也甘願為獨裁國家服務。
    4. 是什麼讓那麼有才華的導演為獨裁政權服務呢?大環境?大國家的願境?

    Thursday, June 24, 2021

    超越 (2021)

    1. 又一套關於運動與政治的電影,不過比起中國女排,明顯投資少很多。
    2. 電影是關於一個退役運動員後,下海從商,生意失敗,與家庭與朋友的疏離,生活一股潦倒之味。
    3. 結局當然是莫名的重拾自信,跟家人朋友展開新的一頁。
    4. 有趣的是,電影政府的角色是消失的,國家主義除了在開場時時升國旗外,基乎缺席。運動員下海後,被騙,店鋪裡充斥假貨,堆積如山,主角竟然沒有任何怨言,沒有追討,沒有訴諸法律,一切縮小為個人的命運的不幸。
    5. 這是另一種宣傳電影的方式,把政府遠離一切社會的不義,人民的不幸,純是個人行為,與政府無關。跟另一類主旋律電影,國家/黨無處不在,兩類電影,各在極端。 

    Monday, June 21, 2021

    Mongolian Ping Pong 綠草地

    1. 在天安門前拍照,但一直擋著毛澤東的照片,是有目的嗎?
    2. 中文電影名跟英文電影片名完全不同,英文片名點出了主題在哪裏——蒙古。從電影一開始就說著了像外語的蒙古語。
    3. 第三場開始有蒙古音樂,草地,蒙古包,騎馬,比擬騎馬的現代化象徵:電單車 (連結城鄉,也就是中共統治的涉入。
    4. Tea from Hong Kong, Coffee from the US
    5. 整體相當沉點,不知所言。

    Wednesday, June 9, 2021

    滿城盡滿黃金甲 (2006)

    1. 比恐怖電影還恐怖!骨肉相殘,最恐怖的是,互相相殘的動機根本不知道何來之由。
    2. 是改編雷雨吧?原著有這樣恐怖嗎?
    3. 美指太美倫了,沒有劇情,只有金黃色加女人胸部來吸引眼球。
    4. 菊花的寓言是什麼?又是堆砌吧?
    5. 演員都會演戲,但就是不知道為什麼而演?要觀眾怎樣理解呢?
    6. 要排張藝謀的電影,這一部一定是第一,從尾數上。

    三槍拍案驚奇 (2009)

    1. 初次看,覺得胡鬧,無聊。
    2. 再看的時候,先看了cohen 兄弟原版Blood Simple 血迷宮 1985,才發現改編得很有意思,相當有創意。女主角竟然是 Frances McDormand,青春貌美,從年青時就會演。
    3. 跟其他改編電影,像日本恐怖電影系列the ring,grudge,是重拍而不是改編。
    4. 張藝謀還是一個人才,改編加了中國原素,像面條,把時裝改成古裝。場景設置是一個荒蕪無人的沙漠。
    5. 還有發現張藝謀對妻子被虐,然後從偷情中獲得愛情的橋段特感興趣,他的幾部電影均有這樣的原素。

    Thursday, May 27, 2021

    Dance with Wolves 與狼共舞(1990)

    • 長到無倫,整整一個下午才把它看完。
    • 風景優美,攝影功夫一流,場景選擇也一流。
    • 用今天政治正確的角度去看,可能又是又一部被批為白人中心主義的電影了。
    • 英雄vs 被救者,白人vs 土著。表面述說土著如可保家衛國,但實際把他們刻劃得冷血、血腥、茹毛飲血之野蠻民族,注定要被白人清洗被白人教化。
    • 看完就想看台灣同樣以土著為材的電影《賽德克·巴萊》,應該比較一下。兩片都用土著語言為電影的語言。


    Thursday, May 20, 2021

    清水灣酒店@傾城之戀 (1984)

    文縐縐的電影,大歷史的背景,小人物的浪漫
    「你的雨衣好像個藥樽!」

    色戒也在這張台吧?





    Thursday, May 13, 2021

    Dangerous Encounters of the First Kind 第一類型危險 (1980)

    1.  在這個BLOG裡看到有人說徐克這套經典作品,竟然在YouTube上找到,質素還不差。
    2. 暴力美學。
    3. 七十八十年代香港電影的新浪潮,本土主義萌芽,一群從電台起家的導演進入主流,拍出了多部香港電影。這群導演到今天仍是領軍人物。
    4. 一直沒有做香港的電影研究,應該從這個暑假開始,重讀香港史。
    5. 是什麼原因成就香港的新浪潮?跟台灣甚至世界電影史有關連嗎?
    6. 這批新浪潮電影有什麼特徵?有共同的語言嗎?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使用相近的電影語言嗎?
    7. 英國政府的角色的是什麼呢?
    8. 67暴動對這群導演的影響有多少?土共的暴力對導演運用暴力美學呈現當下香港社會有多少?
    9. 警察的角色如何?
    10. 炸彈、墳墓、貓、血漿、警察、外國人,有很度的功夫(?),誇張的槍戰
    11. 一組討論如何定義香港的新浪潮:很有意思。
    12. 這篇影評高度評價電影:佳作

    Thursday, May 6, 2021

    Cliff Walkers 懸崖之上(2021)

     山長水遠,開了一個小時的車,終於到戲院,坐下。這是打針後第二套電影。


    大導演作品,大雪追逐的場面緊張,剪接緊湊,街巷追殺快慢適宜,抓緊了觀眾,全部交足功課。

    但是,電影除了交代大時代的背景之外,其餘一切模糊處理。是的,我知道這電影是九一八之後,中日交戰期間發生的故事。然後,四個受蘇聯訓練的特工被國軍「特務」包圍。原本以為四人分兩隊去拯救一個莫名其妙被日本虐侍的見證人,結果原來是國軍(偽滿?)反共特務的反擊戰,欲抽出共產黨在其黨的間諜。所以這是一部間謀反擊間諜的電影。聽上去,很吸引,但電影的表達的就是離地。

    外景不像中國,像歐州,很童話。人物服裝整齊程度讓人嚇壞,民國的審美也太美!然後人物都是吃西餐喝紅酒,這是側面反映民國時期的腐敗嗎?共產黨不像共產黨,中國不像中國。

    秦海璐的角色是什麼?就是為了一場不為什麼的逃走大追捕嗎?然後最後兩個孩子莫名其妙的回到身邊,她怎麼最後成了一個村姑呢?然後,最後一場就是要你流淚而拍的嗎?究竟在電影的function 是什麼呢?

    然後,本來特工的任務是拯救一個見證人,電影沒有交代過任何這個過程。而最後見到其面目,也太弱了吧!選角太符合觀眾的期望。

    總結這個電影:很好的剪接,但故事是什麼?人物的連結是什麼?拍這個電影是為什麼?

    ============
    參考用

    登徒

    張藝謀首拍諜戰題材,以驚悚類型作主軸,在偽滿洲國哈爾濱,發展了一場特務對特務,埋身肉搏的心理戰。這片有趣是,在特務身份大部分曝光,消息不通下,卻仍能峰迴路轉,在人物關係、氣氛和布局中,推陳出新。那是關於忠誠和背叛,信任和謊言,人人都是戲子,故戲院成象徵性場景。張藝謀重構了一個真情感全都不動聲色,遏抑而內斂,靠著暗號和密碼心領神會的謊言年代,在紛飛白雪的冷酷異境中,潛藏了他對家庭的愧疚和無奈,同時遙遙向暴力爆棚的黑幫犯罪片及充滿反諷的黑色電影致敬。于和偉演的周乙好得無話可說,最後刑場抽烟戲,真情感都在一瞬間,含蓄至極。

    葉七城

    從四名共產黨特工空解雪嶺,張藝謀導演帶領觀眾走入一個兇險的諜戰世界,既要面對偽滿的漢奸敵人,還要被變節的接頭人出賣,敵對陣營的博弈,製造緊張氣氛。中段主線轉移到另一重要人物周乙(于和偉飾)時,情節顯得拖沓,較為失色。
    四名特工的任務是要救出目擊者,和國際揭露日軍在東北的不人道罪行……所以共產黨很早便知道打「國際綫」的重要性。幾位主要演員均表現出色,劉浩存與張譯在《一秒鐘》(2020)後再遇張藝謀,角色有更多的發揮機會。劉浩存眉清目秀,是繼章子怡及周冬雨之後的重大發現,期待她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