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然下,看到了中央電視第6台的討論。
- 片中提到:在2021 中國電影票房前10名,只找到兩部美國電影,分別是 F 9 和 Godzilla vs Kong。 如果看票房前30, 也只有6 部。這都是不能想像的。因為就在前四年 (2017年),中國票房前30中,就有18部美國電影。
- 究其原因?
- 國產影片質量不斷提升,相反美國電影的質量在下降中。
- 如007最終章,它的劇情不讓人滿意,特效和動作也不出彩,沒有能夠刺激到觀眾
- 從林奇航:在北美是同步串流(所以? 嘉賓沒有說,其實就是翻版直接導致美國電影票房下滑; 另外,觀眾的評論裡,影片太套路,看1分鐘就能猜到之後半小時的劇情。
- 沙丘:影評人之中爭議很大,有些說影片質量不錯,但故事講述的方式和背景太宏大,對於普通觀眾不友好。
- 電視台發起了網上投票,問網友看了幾部美國電影。當中,有58.8%的人沒有看過一部美國電影。
- 70/80 成長的觀眾,hollywood 幾個字就是你買電影票的一個最大最直接的原因,因為美國電影就是象徵特效棒、師哥美女,然後故事流暢,不用多思考,是一個金字牌。現在的觀眾美於美國電影有點審美疲勞,金字牌不再。
- 美國電影愈來愈不敢做原創,由1984年,大概有60%左右的影片是原創影片,然後遂年降低,1994年51%,2004年38% , 2014年25%,近兩年可能不達10%。于冬就說過:好萊䲧不再冒險,中國電影正瘋狂創新。都只做套路的東西,模式的東西,比如說英雄不死、最後一定是英雄救美人的故事。觀眾看了一分鐘,就知道往後的發展,包括IP的延續,故事的大體結構、邏輯都相似,觀眾看不到有新意,看不到誠意,自然就流失觀眾。
- 從2017 到2021年,中國電影票房前30中,美國每年下降,原因:
- 疫情
- 串流同步發行
- 但從2019年前就有下降,美國需要中國這樣的電影市場來補充票房,所以都找了中國的演員來參演,客串一個角式,甚至出現了「中國特供版」。美國會把中國演員出演的東西在中國放映。另外,在宣傳上也犯錯,讓民眾無法理解。所以對中國並沒有尊重。
- 美國沒有抓到中國的下沉市場,過去8年左右的時間,中國票房市場飛增的背後是中國三四五綫城市票房的增長。可惜美國電影並沒有吸引到這階層,相比中國本地制作的blockbuster,美國電影都比不上。
- 美國整體輸出的影響力都在減弱,美國文化已經再不吸引。現在中國的年輕人會為自已祖國的文化自豪,所以美國要輸入影響力已不再容易
「我們這次行動的決心,就是要讓恐怖組織知道,一個中國人都不能傷害」。
[片中加插了這段紅海行動的讀白,是暗示美國是「恐怖組織」嗎?] - 總結中央台的啟示:
- 中國翻版是影響美國票房的重要原因。
- 與其說美國的影響力下降,倒不如中國的洗腦教育成功。成功把一代人的眼中只有中國,而美國只是中國的最大敵人。當教育如是,人民又怎會再對這個國家的文化有興趣呢?當中三四五綫市場尤甚,這些民眾相信英文程度有效,從沒有機會或意願接收牆外的資訊,自然只能消費牆內的電影。
- 美國電影是愈來愈套路,ip一直在複製,但不代表其水準下降,相反,製作費一直在加,團隊也愈來愈大。美國電影,除了在中國的市場外,仍是世界的主流。所以準確點說,美國電影的影響力僅在中國下降。
- 中國電影的票房是在倍增,質量也在提升,可是電影仍是跑不出中國的城牆外,只能關著門自已在狂歡。在取笑美國電影質量下降的同時,也應該好好思考其身的電影不也只能在牆內放映,有什麼好驕傲的呢?
- 批評美國電影套路,中國的大片不就是在複製美國的「套路」嗎?中國電影有突路出美國的套路嗎?這真是一大疑問。說好中國故事,是那一種好故事呢?
Monday, November 22, 2021
美國電影為何不何再賣座?
Subscribe to:
Commen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