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台劇不是電影,媒體不同,表現方法也不同。把一套成功的舞台劇搬到大營幕 (雖然我在家的電腦看),除了須要重寫故事,最重要的是幕後的制作:場景、收音和燈光。
- 編劇上,電影必須要有更多的情節來豐富電影人物的表現力,而不能只靠一樣的誇張、誇大表現手法就能感動隔著屏幕外的觀眾。父子的過去,必須用更多情節、故事來營建。吳鎮宇演得很用力,已經很不錯。但我不明白為何不能用更年輕的演員?一人扮演五角,除了冀望拿個最佳男主角,我看不出用意是什麼?不幸,最後也只得了一個提名。
- 收音、燈光和布景等,可以是廠景,但不能只把舞台的設計和燈光搬到電影上,電影的場景「求真」還真是基本步。
- 美國各大的串流網站都有這電影,可惜都是配音版,只有iTunes上有原版廣東話版。可見大陸資本應該主導了這個電影的發行,甚至更多。這其實很有趣,除了刻意強調主角是從大陸來港,太太有口音,而且理想是當飛行員效忠報國之外,電影基本是以香港為主調,還加入了台灣片場大火的情節,很難想像到今天香港的電影人拿著這一個香港本土劇本能得到大陸的資本投資。這電影一定是一個異數。
- 電影在2018前幾年就完成,舞台劇是2011年,聽說是封存了兩年才推出市場。上映後,香港票房不好,大陸也不受歡迎。這應該都是可預見的。
Wednesday, July 29, 2020
脫皮爸爸 Shed Skin Papa (2018)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