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3, 2022

《憂鬱之島》 (Blue Island) 的爭論

 

  1. 終於看到兩名六七專家對此片的看法,再次確證對六七解讀是《憂鬱之島》的重點。 
  2. 這應該不是上一代跟新一代人如何解讀歷史,而是對歷史真實的堅持是如何進行。
  3. 另外,還有鍾劍華的評論:



================

顏純鈎的文章全文轉貼!

當我們面對歷史時,必須具備三種基本態度
——被石中英綁架的《憂鬱之島》觀後感
當我們面對歷史時,必須具備三種基本態度:一是要追索歷史真相,要披沙瀝金,去偽存真,不被假相所迷惑;二是要透過歷史現象看本質,站在人民的立場,對歷史作出價值判斷;三是在作價值判斷之後,應對歷史作出必要的批判與反省,以利於未來的發展。
《憂鬱之島》是一部極富野心的紀錄片,它以宏大敘事與形式創新吸引人。
宏大敘事是以1967的反英暴動﹑1973的大逃港﹑1989的支援北京學運以及2019的反送中運動四大歷史事件,組成一條香港當代歷史的時間鏈條,以此審視香港人的命運。
形式創新是作者交叉採用歷史資料﹑歷史親歷者的採訪﹑歷史現場的角色扮演,甚至導演現場拍攝的錄像,以大量「蒙太奇」的手法,把此時此地與彼時彼地﹑真實與虛構的場面交叉混剪,造成一種時空恍怫的觀賞效果。
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基本手法,不是導演的創新,導演創新的是將記錄片的真實與戲劇性的虛構混合組裝。以筆者觀影的經驗,在戲劇片中混剪歷史資料,早已屢見不鮮,但在記錄片中混剪戲劇場面,倒還不多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陸文學界曾有關於報告文學中虛構成份的爭論,似乎也沒有結論。記錄片應該保持最完整的真實元素,其中夾雜虛構成份,對歷史真相必然產生扭曲的效果,這是另一個問題,此處略過。
四段式的敘述,作為描述香港歷史的重大事件,本身無可厚非,但因編導玩蒙太奇玩得太過火,喧賓奪主,以至傷害了影片主旨的敘述條理和思想深度,使本來應該清晰的歷史,反而變得模糊混淆。這種未加節制的「創新」,為有誠意的創作者所不取。
關於大逃港,編導未曾探索發生這場社會悲劇的真正底因,文革之禍害,在於殘酷的政治鬥爭踐踏人性,而不只是在田間開一場誓師會那麼簡單。文革如果只是開個小會,喊幾句口號,中國人何必冒死渡海求生?更重要的是,港英政府以殖民之地,三番四次接納苦難的中國人,蔭庇他們在香港立足發展,繁衍子孫,實現理想,香港對中國人恩重如山,影片對此不置一詞。
關於八九六四,編導呈現香港人的參與也止於表面現象,熟口熟面,未觸及香港人的九七心態,提供更多不同側面的人事演變。很多當年熱血參與的人,後來都被中共招安,而另一些堅持了三十年的老民運人士,又因反送中運動而陷身囹圄。八九六四情意結,在香港高度分化了,這種分化的內在因素,才是值得反思的。
關於反送中運動,編導固然採用了不少街頭抗爭的場景,也將不同歷史時期的親歷者,一起聚焦到反送中現場(唯獨六七暴動那一批不在,石中英說他現在遠離政治),但對反送中運動的起因,中共的背信棄義恩將仇報,政權工具的陰險與暴烈,反而著墨不多。也就是說,一個外國人,通過這部影片,很難明白香港人為什麼抗爭,一國兩制為何破產,中共如何與普世價值為敵。
整部影片最令人不安的,是對六七暴動的處理,且以本文開頭時我羅列的對歷史的三種基本態度來衡量。
六七暴動的真相是什麼?現在揭示出來的歷史資料,在在證明那是一場四人幫親自導演的﹑中共港澳工委直接指揮的﹑企圖搞亂香港﹑破壞港英政府管治的政治運動。這方面大量的資料,在程翔先生的著作《六七暴動始末——解讀吳荻舟》和羅恩惠女士的記錄片《消失的檔案》,以及眾多當年親歷者的回憶文字中,都已相當豐富。遺憾的是,編導選擇性地放棄這部份揭示真相的原始資料,只採用石中英(在影片中以真名楊宇杰示人)的一面之詞,以至整部影片從頭到尾為香港左派的六七暴動招魂,以石中英一人之口,否定中共官方的歷史結論,更否定眾多歷史親歷者的證言。
影片中石中英一再聲言自己沒有做錯,當年他只是十六歲的少年犯,印傳單未曾散發,即被捕入獄。他一再強調自己愛國,支持被迫害的工人,但影片不但未揭示中共最高當局對香港左派群眾的操控,也不道及中共自己叫停了這場運動,更不涉及當年運動的直接領導者吳荻舟等人對事件的反省。似乎僅僅因為石中英個人的愛國和蒙冤,這場對香港傷害甚深的政治騷亂,就變成合理而正當的了。
歷史碾壓個人,這幾乎可以說是「正常現象」,正如參加文革的紅衛兵,不能因為當年一股革命熱情,加上自己在運動中受害,就反證這場禍國殃民的大動亂是正當的一樣。奇怪的是,《憂鬱之島》由始至總完全被石中英綁架,對六七暴動作了偏頗的論述。石中英一再說自己沒有做錯,很多左派群眾至今留有案底,指控國家不愛他們,他們也無以愛國,但最終又借六七親歷者拜祭死難同伴之口,宣告中共港澳辦副主任為他們平反,證明六七暴動是愛國行動,以此為這場運動最後定調。
石中英這個人物,在整部影片中成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學者鍾劍華有心,計算出整部九十分鐘左右的影片,石中英的份量佔了二十九分鐘。影片中不少內容,都與主線沒什麼關係,但因為石中英,都被編導安插在影片中。石中英到四川賑災,與六七暴動沒有關係,石中英帶學生到訪淺水灣豪宅,也完全多餘,石中英出席《中英街一號》頒獎典禮,對導演發表一番說詞,也與主線「離行離列。
一部記錄片篇幅珍貴,為何編導對石中英如此厚待?不惜影響影片的完整性與思想深度,也給了石中英足夠的表演空間?如以這些篇幅,用來敘述六七暴動更重要的真相,對觀眾理解這場運動,不是會有更切實的幫助?
六七暴動的真相被主觀遮蔽,對六七暴動的價值判斷被扭曲,以致最終無法對六七暴動作出批判與反省,從這個角度看,編導面對香港歷史時,缺乏的恰恰是基本的誠意,也缺乏對歷史追索與思考的初衷。
影片最終安排石中英與他的扮演者,也是反送中運動中街頭抗爭青年的一番對話。石中英
與年輕抗爭者身穿囚衣,身處囚室,兩代抗爭者的對話,本來未必是壞事,但問題在於雙方並非平等對話,而僅僅是提供一個場景,讓石中英對年輕人「開導」。
石中英問:如果以後香港好起來了呢?言下之意便是,香港人反抗中共,但你們怎麼知道中共來了,香港不會變得更好?既然香港可能變得更好,那香港人反對中共,就是多餘的,就是對香港的禍害。
石中英又說:坐牢不可怕,可怕的是出獄後的遭遇,你會發現當年一起抗爭的人,有人不問政治了,有人做生意發達,有人甚至走入建制(這些不是原話,我沒有心情去查原話,但絕對沒有歪曲他的原意)。意思是你究竟為什麼坐牢?坐牢達到什麼目的?你付出的代價會有什麼回報?
因為這是虛構的場面,場景與對白都是設計出來的,編導有意表達的,都在場景與對話中。因此,這是整部戲的「眼」,是萬流歸宗之處,是編導的用心之所在。單憑石中英幾句話,就基本否定了反送中運動的正當性,就使石中英站在歷史的正面位置。
奇怪的是,年輕囚犯一點都未質疑石中英的說法,至少他應該反問:香港現在變好了嗎?也可以堅持說,日後我出獄了,即使原先的朋輩各分東西,也不代表我們今天的抗爭是不正當的,也不代表我們沒有最終取得勝利的機會。至少這才是一場平等的對話,可惜編導沒有給他申辯的機會。
年輕人默認石中英的說法,這便是編導對反送中運動的價值判斷,因為場面是虛構的,對話是設計好的,編導將他整部影片的立意「種」在這裡,在這裡畫龍點睛。兩代抗爭者都坐牢,命運結局都一樣,歷史往前走了,被歷史碾壓的個人將蒙受不白之冤。反送中運動與六七暴動一樣,最終香港人還是沒辦法主宰自己的命運,而個人的犧牲將沒有任何意義。
編導的立場與立意,在這一場設計好的虛構場面中表露得淋漓盡致。六七暴動被正名了,被港澳辦高官平反,而反送中運動正受到官方的批判與法律的制裁,參與這場運動的人將陷入數年數十年甚至一生的悲劇命運。編導不但扭曲了歷史真相,迴避對歷史的本質思考,不作任何反省和批判,甚且帶著預設的立場,夾帶傳達一些錯誤的信息。
六七暴勳與反送中運動可不可以相提並論?當然不可以,這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歷史事件。六七暴動是中共發動的,港澳工委直接指揮的,是中共「運動群眾」的結果,參與的是少數香港左派群眾,大多數香港人身受其害。反送中運動是數百萬香港市民自發的政治運動,反抗的是中共的專制統治,爭取的是基本法賦予香港人法定的權利。前者是對中共專制體制的維護,後者是對中共專制體制的抗爭,兩場政治運動的性質與方向完全相反,如何比較?
大逃港﹑八九六四和反送中,都是事關香港人命運的大事,反而六七暴動與多數香港人沒有太大關係,對香港歷史進程影響有限,但在四段敘述中,被濃墨重彩呈現出來的,反而是六七暴動,從頭到尾「最出彩」的人物,反而是石中英。編導以宏大敘事為由,借三場香港歷史大事,來烘托左派的六七暴動,此中用心,令人齒冷。
編導在拍攝《憂鬱之島》前曾發動一次眾籌,取得一筆大額資助,當時的用意,當然是站在香港人的立場,借梳理香港歷史,反思香港命運,更好地理解香港的政治處境與時代角色。但結果用這筆眾籌拍出來的影片,並沒有符合香港人的期望,影片中歷史資料的取捨是選擇性的;影片並非站在香港人的立場,而是站在當政者的立場;影片的立意,背離香港人的共識,反而符合中共當局的論述;影片傳達的政治信息,與香港真實的命運不匹配,反而被人為地扭曲,這些問題,都需要每個觀影者沉思。
看完這部影片,我對另外三個時間節點的香港歷史,沒有增加什麼見識,反而生出種種遺憾,而對於六七暴動這個歷史事件的認知卻被強化了,雖然我一路質疑它,但它所佔的比重之重,使我不得不對它投注更多心神,這大概就是編導想要達到的目的。也可以說,六七暴動的論述被編導有意識地扭曲與強化了,石中英個人在香港歷史的地位也被有意識地誇大與強化了。
為什麼編導如此厚待石中英?在這部影片之前,有多少香港人認識石中英這個人?但借這部影片,石中英宛然成為香港當代歷史的一個重要人物,當年一個十六歲少年犯,因為坐過幾天牢,就有資格翻轉香港歷史?這不是太奇怪的事情嗎?
影片多次安排了幾個年輕扮演者剪頭髮的細節,在「寸土尺金」的時間裡,不厭其煩讓幾個年輕人剪髮,其中埋伏了什麼喻意?剪髮意味著新的形象﹑新的心態,剪去舊髮意味著對舊有文化身份的揚棄,莫非編導想傳達年輕人重新做人的心願?滿清王朝入關後,曾在全國推動「薙髮令」,嚴令中國男人「薙髮留辮」,以示對新朝的服從。反送中後,中共君臨香港,香港年輕人被迫接受共產文化,接受被奴役的命運,剪髮的喻意是否在此?若不在此,又有什麼象徵意義?
因為編導是借眾籌來拍這部影片的,因此編導有責任交代整部影片的籌劃與拍攝經過,有責任交代創作的主體思想和表現手法,也有責任交代將石中英置於影片重心的理由。石中英是否捐錢,捐了多少,是否參與影片的策劃與製作,參與的程度有多深,這些編導都應該公開作出交代,否則,編導便有被石中英劫持之嫌,這部影片也就只是石中英個人懷抱的申述了。
影片在部份國際影展得獎,不能為它的缺陷洗底。以影片剪接之零碎,資料之蕪雜,人物之交叉,我作為一個在香港生活了四十年的人,都看了兩遍才看明白,那些對香港歷史所知無幾的外國評判,更不可能充份理解,明白內中要害。它的得獎,僅僅得力於宏大敘事與形式創新,這是任何一種藝術獎項不可避免的缺憾。 編導在拍攝之初,就意在「打獎」,打獎的結果,不但提高個人的聲望,而且對影片內容作了背書。現在影片果然得獎了,最滿意的那個人是石中英,但香港人都被愚弄了。
據說編導曾參與過一些優秀影片的拍攝,這不能成為《憂鬱之島》失敗的遁詞,它只證明,編導並沒有駕馭歷史題材的素養,也缺乏面對歷史需要具備的正確態度。

==================

1。《憂鬱之島》爭議:香港的故事,何時可以不再這麼難說?Link
2。專訪《憂鬱之島》導演陳梓桓:2019年之後,我對香港電影未曾如此樂觀 Link

Tuesday, August 16, 2022

Mama's Affair 阿媽有左第二個:同意舒琪老師的評論

 舒琪老師的評論很中肯。現在能這樣評論一部集萬人迷的電影要很有勇氣的!


1 - 導演不稱職。沒有好好利用「電影」這個媒介,還是用「舞台劇」的形式。


2 - 編劇不合格。故事多條發展不合理,更多是沒頭沒尾,沒有邏輯,沒有推進,往往只能用對白交代,戲劇效果是零,沉悶無比。


3 - 演員力不從心。劇本設置沒有深度,發揮有限。即使有毛舜筠這個老牌專業演員,也不見得起死回生。歌手就唱歌吧,因為不是人人是梅艷芳是張國榮的。




Thursday, August 11, 2022

Carter (2022) : The Basic elements (formula) of Korea cinema

  1. Political conflict (North Korea vs South Korea) 
  2. Party politics within South Korea 
  3. US's negative image 
  4. Zoombies 
  5. Nudity 
  6. Extremely violent 
  7. Men-dominated 
  8. China is the savor 
  9. Japan (absent)

Tuesday, August 2, 2022

美紙:編劇之神——韋家輝電影作品回顧

 1. 《嚦咕嚦咕新年財》拍攝好短時間,所以係全片係好趕的情況下迫出o黎。


2。 《和平飯店》周潤發去hollywood 之前最後一部港產片,韋家輝唔要佢揸槍,係一個不顧市場而純粹私人的決定,現在回望,全片不通,一把刀何能殺咁多人。

3。 《一個字頭的誕生》係韋家輝的第二部片,因為《和平飯店》的失敗,所以好有野心想拍一些之前唔同,但最後拍得唔好,反而浪費了一個好劇本。

4。 《孤男寡女》,要一部商業片,第一次拍鄭秀雯。

5。 《大隻佬》佛學議題,但自已都是一知半解,最後結局其實是一個基督教的思想放在一個佛學故事。

6。 《鬼馬狂想曲》很短時間拍,但有很多好的演員,演員幫了他去創作。影響了《喜馬拉亞星》,專門去了india 拍,又去探討佛教。

7。 《最愛女人購物狂》就是一個都市故事,好短時間完成。體力不夠,也是做導演的死症。

8。 《神探》:到底我們在拍戲,還是上帝在拍戲?最喜歡劉青雲跟老婆那一段。

9。 《再生號》是一個很複雜的故事,你以為你自已死了,盲了,但可能在另一個世界的你還是生,還能見。很多朋友說不明白拍了些什麼,最後再cut,依然不明白。現在看不明白的還是不明白。雖然有很好的意念,但發揮不了。

10。 《神探大戰》一個成熟的階段,過百組,拍了七十多日,budget 大了。發現有了時間回氣,可以再想想。

總結:從前拍片因為錢少,所以都是趕著拍,很多東西沒有想好,又或者想好了,又沒有時間/資源去實現,所以回想從前的片都有很多遺憾。《神探大戰》錢多了,自然空間大。中間拍攝時,不用趕,可以下來,再想想下一場。結果《神探大戰》可能是他最滿意的作品。



Sunday, July 24, 2022

How China is expelling its propaganda to the US?

  1.  PEN America Report: Made in Hollywood, Censored in Beijing (Aug 5, 2020) Link 
    • Related news: 
      • Hollywood Is “Increasingly Normalizing” Self-Censorship for China, Report Finds Link
      • China is turning American movies into propaganda. Enough is enough. Link
      • C-Span: Trade and Online Censorship Challenges Hearing Link

Friday, July 22, 2022

「721 三周年」紀錄片 放不停


1. 721 未完的案 (首播7/19/2022)

(HKIJ) 蔡玉玲等獨立記者繼續為事件追尋真相。

2. 721看不見的傷痕 (首播7/20/2022) https://youtu.be/wlw_2bxSqX0
(The Well)
***********
歷史檔案:

3. 鏗鏘集:721元朗黑夜 (首播7/29/2019)
4. 鏗鏘集:7.21誰主真相 (首播 7/13/2020)
5. 立場調查報道長片|7.21 尋源 (首播 7/21/2021)

Monday, July 11, 2022

喜愛夜蒲 Lan Kwai Fong (2011)

  1.  這樣垃圾的電影竟然可以拍到三集。
  2. youtbe 的八號影院,美亞放了不少電影,今天付了7元做了會員,第一部看的電影就是這一部垃圾。
  3. 要說這種夜生活的男男女女,其實可以拍得很精彩,至起碼要有個故事,有發展,有幾個深刻的人物吧!
  4. 看了一大半,我還不清楚這部電影有些什麼角色,名字叫什麼也叫不出來?
  5. 是我觀影失敗,還是電影的失敗?我相信絕對是後者!

Wednesday, June 22, 2022

Scary Place: China

  1.  NYtimes has posted this report 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It's scary.  
  2. The video is 15 minutes long, but it tells you the dimension of China's surveillance state today.  
Watch out here: Link

For other surveillance reports on China, check here: Link

Friday, June 3, 2022

The Kingmaker (2019)

It's so sick to watch this documentary, this woman, this country ...And it's even worst is looking at my own place --  Hong Kong is approaching being like it. 

//“Look, I am no longer the first lady.  I am not even allowed to go around the world anymore.  They prohibit me. … I have money in 170 banks and deposits of assets.  I cannot even have them.  And I, even at this stage, even at my age, I can go around the world and bring world peace.  I befriended all of them.  Gaddafi was a friend.  Um, Saddam Hussein.  Mister, um …Mao Tse-tung. I just gave respect to him.  He looked at my hand and kissed it.  In five minutes, he said, “Mrs. Marcos, you starte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In five minutes - Mao! So, who is Imelda? ” // 

// “Martial law, that was the best years of Marcos because that was when he was able to give the Philippines sovereignty, freedom, justice, human rights.”//


Review: https://www.theguardian.com/film/2019/dec/12/the-kingmaker-imelda-marcos-philippines-documentary-lauren-greenfield




Friday, May 27, 2022

頤和園 Summer Palace (2006)

  1. 真的很好看。一定是第六代導演最佳電影。
  2. 郝雷表演精彩,為這部電影增添更多色彩。
  3. 群眾演員之多,一個年青導演可以拍得這麼緊湊,真的是天才。
  4. 全片兩個多小時,沒有多餘的一個鏡頭,沒有多餘的對白。竟然還想他再拍長一點,說多一點。
  5. 音樂也很配電影的節奏、情緒。
  6. 好像真的是完美的電影。
  7. 余紅對待愛情永遠超前一步,來得快去得也快,總是讓自己很痛苦,最終卻依然執著一段錯過的愛情。這是不是有點在照鏡子?


Saturday, April 23, 2022

Saturday, April 16, 2022

Journey From The Fall (2006)

  • It's heartbreaking to watch this film! 
  • The boat people and the victims in the re-education camp! 
  • People in Hong Kong are having similar experiences, although in a less harmful way - still, it's heartbroken.  
  • Did the communist regime ever do good to their people?  





Tuesday, April 5, 2022

Rudyard Kipling - If 假如

 If

假如

Rudyard Kipling


If you can keep your head when all about you

假如舉世倉皇失措,人人怪你,而你能保持冷靜;

Are losing theirs and blaming it on you;


If you can trust yourself when all men doubt you,

假如舉世見疑,而你能相信自已,還能原讓他們的懷疑;

But make allowance for their doubting too;


If you can wait and not be tired by waiting,

假如你能等待,而不怕等得累,

Orbeing lied aboutdon't deal in lies,

或受謗時不屑以牙還牙,

Orbeing hateddon't give way to hating,

或被恨時不怨天憂人,

And yet don't look too goodnor talk too wise;

然而別看來太好,話也別講得太聰明;

If you can dream - and not make dreams your master;

假如你能作夢——而不成為夢的奴隸;

If you can think - and not make thoughts your aim;

假如你能思考——而不只以思老為目的,

If you can meet with triumph and disaster

假如你能面對勝利和慘敗,而把這兩個騙子一視同仁;

And treat those two impostors just the same;


If you can bear to hear the truth you've spoken

假如你聽到你講的真話給壞蛋歪曲了去陷害蠢人,卻仍能泰然自持,

Twiseted by knaves to make a trap for fools,


Or watch the things you gave your life to broken,

或者你看到你曾拼命維護的珍貴東西破碎了而仍能彎下腰用陳舊的工具去修理;

And stoop and build 'em up with wornout tools;


If you can make one heap of all your winnings

如果在你把你贏的一大堆錢全部孤注一擲而不幸輸掉,

And risk it on one turn of pitch-and-toss,


And loseand start again at your beginnings

但仍能從頭幹起,並對你的失利三緘其口;

And never breathe a word about your loss;


If you can force your heart and nerve and sinew

假如你能強迫你的心、勇氣和體力,

To serve your turn long after they are gone,

在它們早已枯竭時為你效勞,

And so hold on when there is nothing in you

因此當你一無所有,

Except for the Will which says to them: "Hold on!";

只剩下吩咐它們:「撑下去!」的意志時,你就這樣撑下去;

If you can talk with crowds and keep your virtue,

假如你能跟群眾講話而仍保持你的美徳,

Or walk with Kings -nor lose the common touch;

或者與帝王同行而不忘群眾,

If neither foes nor loving friends can hurt you;

假如敵人或摯友都不能傷害你,

If all men count with youbut none too much;

假如人人都依賴你,但沒有一個期望過奢;

If you can fill the unforgiving minute

假如你能用相等於六十秒的奔跑來填補毫不容情的一分鐘,

With sixty seconds worth of distance run -


Yours is the Earth and everything that's in it,

地球和它所有的一切,就是屬於你的,

And - which is more - you'll be a Man my son!

而且——更重要的是——

兒啊!你將是個男子漢。

Saturday, April 2, 2022

The Criterion Challenge 2022 經典挑戰2022 [Keep Updated]

2021 年很失敗,只完成了三星期,然後什麼也沒有跟。2021年的challenge list ,在這裡看

2022年,我決定再跟這個list,再來一次,可以的話,再補回去年的


Helpful links:

The Complete Criterion Collection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by Spine Number

Every Film Available on The Criterion Channel

1. Watch a movie from the year you were born.  -IN THE REALM OF THE SENSES (Jan 2, 2022) ★★★★★

2. 1920s - The Lodger: A Story of the London Fog (1927) (Jan 7, 2022) ★★★★★

3. 1930s - The 39 Steps (Jan 8, 2022) ★★★★★

4. 1940s - Rope (1948)  (Jan 30, 2022) ★★★★★

5. 1950s - No Way Out ★★★★ (Jan 9, 2022) 

6. 1960s - Torn Curtain (1966) ★★★ 1/2(Jan 22, 2022) 

7. 1970s - Family Plot (1976) ★★★★★ (Jan 19, 2022)

8. 1980s - 

9. 1990s - The Virgin Suicides (1999) ★★★★★ (Jan 30, 2022) 

10. 2000s

11. 2010s - 

12. Genre: War

13. Genre: Science Fiction

14. Genre: Musical/Music Themed

15. Watch a film by a director whose work you haven't seen before

16. Directed by Chantal Akerman (Directed by Chantal Akerman)

17. Directed by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Directed by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18. Directed by Wong Kar-wai (Directed by Wong Kar-wai) - Days of Being Wild ★★★★★ (April 1st, 2022) 

19. Directed by Claire Denis (Directed by Claire Denis)

20. Isabel Sandoval's Top 10 (Isabel Sandoval’s Top 10)

21. Bill Hader's Top 10 (Bill Hader’s Top 10)

22. Ana Lily Amirpour's Top 10 (Ana Lily Amirpour’s Top 10)

23. Richard Linklater's Top 10 (Richard Linklater’s Top 10)

24. Made in the United States - Marnie (1964) 

25. Made in Poland

26. Made in Iran

27. Made in Mexico

28. Made in Senegal

29. Watch a film that has an out of print physical release (Out of Print Criterion Releases)

30. Watch a film from the "America Lost and Found: The BBS Story" collection (America Lost and Found: The BBS Story)

31. Watch a film with a spine #1-100 (Criterion Collection by Spine Number)

32. Watch a film with a spine #500-600 (Criterion Collection by Spine Number)

33. Cannes Film Festival Winners (Cannes’s Big Winners)

34. Midnight Madness: Watch a cult classic (Midnight Madness)

35. Growing Pains: Watch a coming of age film (Growing Pains)

36. Stage to Screen: Watch a stage adaptation (Stage to Screen)

37. Out at Criterion: Watch an LGBTQ film (Out at Criterion)

38. Watch a film on the Summer Travels list (Summer Travels)

39. Watch a film on the Hollywood Classics list (Hollywood Classics)

40. Watch a film from the Animation Before the 2000s list (Animation Before the 2000s)

41. Starring Catherine Deneuve (Starring Catherine Deneuve)

42. Starring Anna Karina (Starring Anna Karina)

43. Starring Jeanne Moreau (Starring Jeanne Moreau)

44. Paul Dano's Closet Picks (Paul Dano’s Closet Picks )

45. Ethan Hawke and Jonathan Marc Sherman's Closet Picks ( Ethan Hawke and Jonathan Marc Sherman’s Closet Picks )

46. Michael K. Williams’ Closet Picks (Michael K. Williams’ Closet Picks)

47. Sean Baker's Closet Picks (Sean Baker’s Closet Picks)

48. Amy Heckerling's Closet Picks (Amy Heckerling’s Closet Picks)

49. Agnes Varda's Closet Picks (Agnès Varda’s Closet Picks)

50.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Google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set values from 1 to whatever number Criterion has listed last here. This number will change as more releases are announced so please keep up to date by using the link I have provided as I will not be updating each time Criterion makes announcements. Watch whatever movie corresponds to the spine number you are given.)

51. Watch a film featured in any of the Essential Art House box sets (Essential Art House Films)

52. Any Criterion film on your watchlist - Rear Windo (1954) 

Friday, April 1, 2022

Fricatives by Eric Yip

香港少年真係好叻! 好詩欣賞! Fricatives by Eric Yip To speak English properly, Mrs Lee said, you must lear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ree and free. Three men escaped from Alcatraz in a rubber raft and drowned on their way to Angel Island. Hear the difference? Try this: you fought your way into existence. Better. Look at this picture. Fresh yellow grains beaten till their seeds spill. That’s threshing. That’s submission. You must learn to submit before you can learn. You must be given a voice before you can speak. Nobody wants to listen to a spectacled boy with a Hong Kong accent. You will have to leave this city, these dark furrows stuffed full with ancestral bones. Know that death is thorough. You will speak of bruised bodies skinnier than yours, force the pen past batons and blood, call it fresh material for writing. Now they’re paying attention. You’re lucky enough to care about how the tongue moves, the seven types of fricatives, the articulatory function of teeth sans survival. You will receive a good education abroad and make your parents proud. You will take a stranger’s cock in your mouth in the piss-slick stall of that dingy Cantonese restaurant you love and taste where you came from, what you were made of all along. Put some work into it, he growls. C’mon, give me some bite. Your mother visits one October, tells you how everyone speaks differently here, more proper. You smile, nod, bring her to your favourite restaurant, order dim sum in English. They’re releasing the students arrested five years ago. Just a tad more soy sauce please, thank you. The television replays yesterday on repeat. The teapots are refilled. You spoon served rice into your mouth, this perfect rice. Steamed, perfect, white. https://poetrysociety.org.uk/poems/fricatives/ //The title, Fricatives, comes from the term given to a type of consonant made by the friction of breath in a narrow opening, producing a turbulent air flow, including the sounds “f” or “th”, such as in “free” or “three”. Benson said: “Fricatives is an immensely ambitious and beautifully achieved poem. It puts its reader into the position of a student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the fricative consonants tangling our mouths as we speak the poem, and intriguing us with the alternate meanings that rest precariously on the pronunciation. ‘Proper’ achievements – the correct pronunciation, the good education abroad, and the proud parents – are countered by an underworld of political prisoners and risky, grim sex.” She added: “This is an incredibly powerful, vulnerable story of an uneasy assimilation, and of government surveillance… It’s a poem of poise and counterpoise, and is personal, political and acutely musical. What a tensile, high-wire reckoning.”//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2/mar/31/national-poetry-competition-youngest-ever-winner-eric-yip-fricatives?fbclid=IwAR30znoHU8O_ycQLUTvp9rc4qzj8JkH1yepzYheKogtAUrJXKzshG9Y7A3I

Tuesday, March 29, 2022

Madalena 馬達‧蓮娜 (2021)

  • 新導演,長篇電影,不俗。
  • 故事簡單,演員也稱職。
  • 很多外來工,很多方言,原來在澳門也是多樣。多方言城市。
  • 故事原有4個人物,兩對couple 的故事,後來剪接時把故事專注在兩個人物愛情故事。
  • 另外兩個角色:其中一個人好賭,一直有賭債,工作就是還息,另有一個盲的女孩。
  • 導演覺得馬達·蓮娜更寫實,但另外兩個删減的人物,雖然有點夢幻,但某方面更能反映澳門年青人對澳門現實的迷惘。
  • 周秀娜的表現,是驚喜的。被金像獎提名最佳女主角也很合理。



Friday, March 25, 2022

Will I be Single Forever (2021)

  • 日本真的是一個非常傳統的社會,電影有著美麗的服裝,場景均現代到不得了。是一個城市題材,但觀念上,真像上世紀的電影。
  • 母親提醒女兒結婚是如何不好,不單止沒有自已,還會奴隸一樣照顧丈夫。女人生下來就是要結婚,結婚後就要改姓,然後自然就是要生育兒女。女人不能有事業,事業的基礎就是照顧丈夫。
  • 最後女主call off 了婚禮,造出一個快樂的陽光形象。真的很薄弱。
  • 有點受不了。



 

Musicophilia (2021)

  • 很輕鬆的小品,古典音樂很悦耳。
  • 故事講述父親跟兩兒子都有音樂天才,但重心放了在才華洋溢的大兒子身上,小兒子性格內斂,才華沒有那麼張揚,被父親忽略了。最後兩兄弟分裂了。後來長大後,兄弟有發展,哥哥為學校的明星學生,可惜創作去到瓶頸,拿了爸爸未發表的音樂去參賽。雖然得了大獎,卻被人發現抄襲,名譽掃地。正在這個最低落的時候,弟弟出現,並一起發現了爸爸留了音年時的聲帶,那段聲音正是父親一個作品《生命》的創作源泉。兄弟一起演奏,奏出父親的指示:希望兩兄弟能一起表演,一起享受音樂。
  • 電影很直白,很清新,音樂也很好,歌聲也真甜美。幾個年輕人的面孔,很陽光,在疫症下,封鎖生活下,有這一清新的氣流,是享受。




Asian Pop-up Cinema: https://www.asianpopupcinema.org/season-14-calendar/musicophilia

Thursday, March 24, 2022

Ribbon (2021) 岩井俊二

  • 想不到可以那麼快在美國看到岩井俊二的最新作品。
  • 疫情下的電影,距離感,妄想,對病毒的恐懼。
  • 美術作品很美,應該是監制的一貫作風。
  • 主要放在女角跟家人、妹妹、同學和一個中學同學在疫情下的生活細節。結局充滿正能量,經過黑暗的「偷畫」後,色彩真美。很粉,很柔。 





Asian Pop-up Cinema: https://www.asianpopupcinema.org/season-14-calendar/ribbon




Wednesday, February 23, 2022

梅艷芳(Disney + 導演版): 第四集

張國榮:「有些人你是不忍心見他變老的,在他們最美麗的時候走,可能是最好的。」

Leslie Cheung,  "Some people, you can't bear to see them grow old. They leave when they are at their peak. Maybe it's for the best."




Sunday, February 13, 2022

方舟與中國: 客觀評價習近平 (全文)

全文重點,反習不反共,而最重要的是,薄希來是中國的希望。 

表面反習,實質在捧薄。

或者簡單點說,作者應該係站在延續鄧小平改革開放的角度去寫,而文未重點點出能繼續這條路線的人只有薄希來,而薄雖則也不是什麼民主人士,但他的統治會是「軟性的獨裁」,即是鄧小平二世。


*******************************************************

編按:近日海外中文網流傳一篇長達4萬字的習近平評論《客觀評價習近平》。該文作者在海外中文網《留園網》的帳號為「方舟與中國」,多個海外中文網站均轉載此文,廣為引發各界對習近平今年秋天20大的連任之路與其未來命運的討論。

*****************

二零一二年,中國成為了舉世矚目的焦點;——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最大的一黨制政權,在此年舉行高層換屆,而這必將影響到全球的政治風向。在無數目光聚焦之下,新任領袖習近平站在了人們面前;就如傳統的政治戲碼一樣,這位領袖經「黨內選舉」和「不記名投票」成為國家元首;十八大會議宣布他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併兼任軍委主席。


外界對這位新晉領袖的信息很模糊,而中國人對他亦不甚了解。新當選的政治局常委在各國記者前亮相,最高領袖向媒體揮手致意,在按慣例宣講了共產黨對中國的積極意義後,習近平表示新的領導班子將承繼歷史,帶領民族前進。他總結道:「中國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

此時大家都在猜想,這個人將把中國帶往何處;許多人對習近平做了正面評價,認為他是一個平實的領導人。而民間亦對他寄予厚望;大家認為他是一個開明的君主,會帶領中國走向變革,甚至走向民主;在這一點上知識分子尤其抱有殷切的期望。

Friday, February 11, 2022

乜代宗師 The Grand Master(2020)

  1. "Being human is hard" 做人真是很難。
  2.  "Have virtue like water" 上善若水  (Don't be stubborn唔好死牛一面頸) 
  3. 黃字華的作品,第一次看,不能說很喜歡,但也不錯。
  4. 全片不乏好的對白,有些還真的貼地、趣致。出自黃子華手筆,當然不差。可惜故事一般,沒有驚喜,也沒有跳脫得人印象難忘。反正,就是一部正正常常的港產笑片。
  5. 開段以及中段有點想模仿王家衛的藝術風格,試圖從攪笑片中找藝術感,可惜也就只有兩場有這樣異常的章節,導致風格不一,感覺突兀。
  6. 劉心悠的打拳表現不錯,看得出下了苦功。比起她一直當花瓶的角色,這一部有發揮的。
  7. 片尾歌,歌詞很好,rap 得也很好。


Tuesday, February 8, 2022

改編張愛玲:從《第一爐香》談起(黃心村)

2021-12-31
二〇二二年一月號  明報月刊     黃心村

原文連結

在文學改編電影的一百多年歷史中,香港導演許鞍華的《第一爐香》有着超乎尋常的際遇。來自方方面面的高度關注與張愛玲如日中天的文學聲望,以及原著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在張氏全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有關。許鞍華二○一七年底接下這部影片,二○一八年開始資料收集,定下王安憶擔綱劇本寫作,接着是找景、勘景、修改劇本、選演員。二○一九年五月開機,三個月內大部分鏡頭在廈門鼓浪嶼的觀海園、容谷別墅和黃家花園拍攝,年底前完成後期製作,配音則是二○二○年疫情中遠程完成的。二○二○年九月許鞍華帶着剛完成的影片去參加威尼斯影展,獲得終身成就獎的殊榮。疫情持續至今,影片檔期一再延後,於二○二一年十月下旬首先在內地影院上映,我們這些身在香港的觀眾看到完整的片子已經是十一月中了。從兩年多前公布選角開始,這個漫長的過程中的每一個節點都被大量「圍觀」,網評蜂擁,各種吐槽、挖苦、譏諷,廣大「張迷」和「非張迷」全程「在場」,步步參與,在影片正式上映之前就已然成為疫情時代的一個特出的文化現象。如今熱度漸漸散去,希望可以藉着影片,細談幾個文學改編電影的議題。

改編的「滑鐵盧」

文學改編電影的歷史其實就是一整部電影史和文化遷移史,其中穿插着文字與影像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改編有太多的同義詞,例如重寫、轉化、延續、模擬、戲仿、批判、翻譯、轉世、再生等等。所有這些概念都強調文字是源頭,電影則是後來者,是支流。這些同義的概念裏往往又帶出一長串的貶義詞,例如不忠實、背叛、扭曲、糟蹋、冒犯、表層化、庸俗化、毀壞等等。對許鞍華版《第一爐香》的海量評論中,這些貶義詞出現的頻率很高。說改編「不忠實」,無疑是一個道德層面上的價值判斷,而「背叛」這種字眼,則帶有居高臨下的審判意味。貼上「庸俗化」和「表層化」的標籤,是拿定了文化有高低之分,帶有階級的屬性。諸如此類,無非是給文學原著披上了近乎宗教般神聖不可侵犯的外衣。張愛玲如果在世,應該不會想要那樣一件神袍。

改編張愛玲,儼然是華語文學改編華語電影這個領域裏的一尊聖杯,這艱難的高度,許鞍華導演比誰體會都深。《第一爐香》是她第四次「觸張」。一九八四年由繆騫人和周潤發主演的《傾城之戀》是第一次,一九九七年由黎明和吳倩蓮主演的《半生緣》是第二次,第三次是二○○九年王安憶編劇、焦媛主演的粵語舞台劇《金鎖記》。《第一爐香》在內地上演後,許鞍華做客梁文道主持的音頻節目《八分》,說《第一爐香》是她的第二次「滑鐵盧」:「拿破崙都沒有兩次『滑鐵盧』,我想不會有第三次了,(我的)上一次『滑鐵盧』是在《傾城之戀》。」這無疑是將改編比做戰場。文學改編電影若有一敗塗地的「滑鐵盧」,那大獲全勝、凱旋歸來又是什麼樣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