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20, 2021

八百壯士(1975)

  1. 台灣版跟中國版,先就是把壯士,  英文Heros去掉。這八百人,可看是愛國人士,但絕不可能是壯士,英雄。
  2. 台灣版從開始就有意識地說到國軍的戰略目標,有計劃,有地圖有指揮有謀略;跟中國版一堆烏合之眾完全不一樣,是活在平衡時空還是另一個世界嗎?
  3. 台版有親情,有國家,感覺對家庭的不捨看來更重要,有家才有國;而中國版,看不到有任何一點描述,國家大於一切,有國沒有家。
  4. 台版描寫了國際聯盟的角色,不像中國版裡的外國人,好像就是旁觀者一樣,視甲國生死不顧,掙著看熱鬧一群無知人口一樣。
  5. 台版發生的時間看來是夏天,炎熱;中國版發生時間是在冬天,下著雪。
  6. 台版對八百勇士的支援,先從大老版募捐開始,糧食水都是一卡一卡送進去,國際聯盟為其護架,還有黑社會社團人士杜月笙兄弟們不怕的死精神送進去;這在中國版都是看不到的。中國版上下一心抗日是在情緒上,

Friday, March 19, 2021

《好好拍電影》

  1. 從美指開始,結果做了電影,拍了一部內容很豐富的紀錄片。幻想,我會否有一天都會成了導演?
  2. 以不同的電影,配合訪談,導演的主旨就是要告訴觀眾:許鞍華的電影跟她的一生生活分不開。電影題材全來自她的生活細節,要有這種真心經驗才能拍到好電影,相信這個主題很明顯,易於明瞭。第二個主題,導演與香港電影;第三個主題,導演與香港的故事。三個主題是緊扣著,但我覺得第一個主題表現得最好。 
  3. 另一方面,我們喜歡以結果來看許鞍華,她獲獎無數,但物質上,她一直都在掙扎,找資金拍電影一直是她的生命線。雖然獲得業界定,但票房毒藥,看來是導演內心的遺憾。
  4. 看畢電影,給我最大的轉變是,許鞍華的少女心。由於我不認識她,只看過她的電影,但沒有想到原來她的聲音、笑容、行為、衣著,其實到處都表現一種很特別的少女心。由其她說到出道之初經常哭,因為女生哭就搏到同情,當然要用盡它。很可愛。
  5. 還有一段說到她回中國做宣傳,有一幕是電影老板上台,而應該為主角的導演就要靠邊站。很現實,也很無情。
  6. 返回香港後,又再審視一下自已的身份,說到香港電影已經融進國內的市場;但因為本土文化興起,令原本那支全球化的旗幟受質疑。所以處於中間,身份容易迷失。很簡單幾句,道盡了香港電影產業的核心衝突。
  7. 紀錄片訪問了很多人,中港台電影人都包羅了。感覺就是少了演員對導演的談話,尤其她近年兩部電影的主角葉德嫻,還有千語萬語裡的黃秋生。可能由於是政治原因,都不能去碰吧。
  8. 看完紀錄片後,很想重看她的電影,特別的客途秋恨,但基本上都找不到。希望將來有回顧展,或者復刻片。


《八佰》管虎 (2020)

  1. 終於看到了。花了十大元。
  2. 國軍看上去就是「爛泥扶唔上壁」,潰不成軍,完全違反正常人對軍人正常甚至是一般的想像。
  3. 在四行倉庫裡,看不到任何戰術、謀略,甚至目的。
  4. 去大台、去領袖竟然是電影的主線,帶動電影發展的是一眾無名無姓兼膽小的「軍人」,電影就是通過不同的聲效、光效,想盡辦法地表現他們的苟且偷生。「我不想死」這台詞,究竟重複了多少次?
  5. 國軍槍斃日本戰俘,是違反日內瓦國際國約的,好像根據生還者的回憶錄也沒有記載,當然不排除真有其事。不過,那段發生在片初,從一開始就把國軍在道德上定義為「不義」「非神聖」的。
  6. 「青天白日紅旗」國旗左閃右避:辛苦了真的!升國旗,原本是電影的最高潮,模仿了1945年美軍在硫磺島升旗照片,但比起美國光明磊落的把國旗高舉飄揚,導演以及他的團隊用心的,千方百計地把藍色的白日部份盡量擋住,又或者用黑白的鏡頭來模糊旗幟的顏色,相當用心,相當吃力。是電影的高潮,也是最政治。
  7. 後段爛散的國軍峰迴路轉,除了突見出現有氣有勢的隊形,還英勇無比地跨越,導演精心炮製的血濺江橋,平民軍人萬眾一心

Thursday, March 4, 2021

HK's 2.28

 The strongest man is never strong enough to be master all the time unless he transforms force into right and obedience into duty.  

-- Jean-Jacques Rousse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