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美指開始,結果做了電影,拍了一部內容很豐富的紀錄片。幻想,我會否有一天都會成了導演?
- 以不同的電影,配合訪談,導演的主旨就是要告訴觀眾:許鞍華的電影跟她的一生生活分不開。電影題材全來自她的生活細節,要有這種真心經驗才能拍到好電影,相信這個主題很明顯,易於明瞭。第二個主題,導演與香港電影;第三個主題,導演與香港的故事。三個主題是緊扣著,但我覺得第一個主題表現得最好。
- 另一方面,我們喜歡以結果來看許鞍華,她獲獎無數,但物質上,她一直都在掙扎,找資金拍電影一直是她的生命線。雖然獲得業界定,但票房毒藥,看來是導演內心的遺憾。
- 看畢電影,給我最大的轉變是,許鞍華的少女心。由於我不認識她,只看過她的電影,但沒有想到原來她的聲音、笑容、行為、衣著,其實到處都表現一種很特別的少女心。由其她說到出道之初經常哭,因為女生哭就搏到同情,當然要用盡它。很可愛。
- 還有一段說到她回中國做宣傳,有一幕是電影老板上台,而應該為主角的導演就要靠邊站。很現實,也很無情。
- 返回香港後,又再審視一下自已的身份,說到香港電影已經融進國內的市場;但因為本土文化興起,令原本那支全球化的旗幟受質疑。所以處於中間,身份容易迷失。很簡單幾句,道盡了香港電影產業的核心衝突。
- 紀錄片訪問了很多人,中港台電影人都包羅了。感覺就是少了演員對導演的談話,尤其她近年兩部電影的主角葉德嫻,還有千語萬語裡的黃秋生。可能由於是政治原因,都不能去碰吧。
- 看完紀錄片後,很想重看她的電影,特別的客途秋恨,但基本上都找不到。希望將來有回顧展,或者復刻片。
Friday, March 19, 2021
《好好拍電影》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