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8, 2020

Nepal: The Black Hen (2015)

 可能是第一次看的尼泊爾的電影,前段很慢,後來被兩小孩的真摯友誼感動了。

Maoist 就是一個恐怖組織,但毛毒還在中國,真正最大的恐怖組織!







Friday, December 18, 2020

年未周星馳 [不斷更新,直至看完為止 ]

發現用了個香港的ip,可以在netflix 看多很多香港電影。 「更新:不到2天,Ip就被封了,不能再看香港電影。唯有把戶口停了,之後再註冊一個新的,之後一直只能用ip上。] 

還發現了很多部周星馳的電影,決定在2020 年結束前重溫回味一下。


  1. 最徍女婿 (1988) - 不是主角,應該配角2號。以前沒看過,這次是第一次。
  2. 國產零零漆 (1994) - 總覺得電影太短,因為太好笑了!
  3. 唐伯虎點秋香 (1993) - 一直是我的最愛,百看不厭。
  4. 逃學威龍 (1991) - 還記得第一次看很震撼,原來做學生可以壞到這個樣子?對付老師可以皮到這個程度?呵呵~~
  5. 師兄撞鬼 (1990) - 驃叔/ 馮淬帆真係好好睇。二老加一個周星馳,真係第一代第二代無厘頭始祖。
  6. 破壞之王 (1994) - 與吳孟達在武館鬥嘴的一幕應該是精彩之最。
  7. 西遊記第一百零一回之月光寶盒 (1995) - 導演是劉鎮偉,編劇是技安。幾十年再看,還是神一般的電影。
  8. 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  (1995) - 我一直在想周星馳一邊拍電影,一邊跟不同的女影星夜宿。尤其看到朱茵,感覺她就是在演對周星馳真人死心的眼神,受了傷的感情,難怪演得這樣投入和成功。
  9. 功夫 (2004) - 這真是一部佳作,把功夫精緒濃線在90分鐘內,真的趣緻。
  10. 濟公 (1993) - 英文名字有個mad字,就是瘋瘋癲癲的。不過挺好看的。張曼玉是九世雞,黃秋生是九世乞丐,另外有九世惡人。組合很瘋狂,但很得意。
  11. 少林足球(2004) - 趙薇,不重看也不記得了她是女主一。
  12. 逃學威龍(2)(1992) - 朱茵當年真的很漂亮。
  13. 逃學威龍 (3) - (1993) -很想念梅艷芳。又有賭聖的賣相,還有黃秋生,查了一下wiki, 周與黃同年還一起合作了《濟公》。 不過,這一集基本上跟「學校」沒有關係,安排梅艷芳的學生妹情節真是堆砌而已。 
  14. 賭俠 (1990) - 男主一是劉德華,但明顯周星馳太搶眼。
  15. 賭俠之上海灘賭聖 (1991)  - 鞏利的樣子就是格格不入,太成熟。
  16. 食神 (1996) - 經典。
  17. 回魂夜 (1995)  - 非常深劇,小成本,就是一個大天台境,加幾個室內的的場,拍出一部經典小成本的佳作。
  18. 審死官 (1992) - 周星馳配梅艷芳,其實真的挺好看。
  19. 霹靂先鋒 (1988) - 周星馳第一部電影,也是第一部金馬獎得獎作品。不是攪笑片,是香港典型的警匪片。難得看到一剖非無厘頭電影。 
  20. 大內密探零零發(1996) - 竟然是劉嘉玲,是不是因為梅艷芳不演呢?
  21. 整蠱專家(1991) - 整蠱專家古晶,王晶的自嘲常常融入電影,自信之人。不懂怎麼晚年變得這樣出賣香港。劉德華、吳孟達人太好了,整蠱的百寶在好人身上行不通!呵呵.   古晶的媽媽叫曼玉?又一投射嗎?
  22. 家有囍事 (1992) - 這是最好的版本,但竟然Netflix 沒有?買了Apple version, 以後可以天天看,不用擔心vpn 不能用。張曼玉也有做過周星馳條女,原來是這部電影。

  23.  

Wednesday, November 25, 2020

驢得水

這篇太強,我把整篇抄到這裡。https://zhuanlan.zhihu.com/p/24506315#tipjar





賭城大亨之新哥傳奇 Casino Tycoon

 

半生緣太深入民心,聲演梅艷芳的曼露竟然是這位女角的配音,一樣是飾演惡毒組姐,同樣是陷害妹妹,不同的是,王晶沒有張愛玲的蒼涼,結局大團圓結局。

Tuesday, November 24, 2020

色戒 Lust, Caution


He does not only get inside me, he worms his way into my heart like a snake.  Deeper.  All the way in.  I take him in as a slave.   I play my part faithfully so I, too, can get to his heart.  Every time, he hurts me until I bleed and scream.  Then he is satisfied.  Then he feels alive.  In the dark, only he knows it's all real.  


他不但往我的身體裡鑽,還像條蛇一樣,往我的心裡面愈鑽愈深,我得像奴隸一樣的讓他進來,只有忠誠待在這個角色裡面,我才能鑽進到他的心裡。每次他都要讓我痛苦的流血、哭喊,他才能夠滿意,他才能感覺到自已是活著的,在黑暗裡只有他知道這一切是真的。


Friday, July 31, 2020

少年的你 Better Days (2019)

因為電影#少年的你 看了原著。想起少年的自己,曾經也是帶上食物和水,跑出去。而年少的每一次逃離,最終都以晚飯前回家告终。直到真的長大了,真的離開了故鄉,一別多年,沒有回去了。然而回頭一看,好像從來沒有走過,年少的城還在那裡,朋友還在那裡。不過,已經不再「如此美麗」了。#BetterDays

Thursday, July 30, 2020

征途 Double World (2020) :「重啓統一天下的征途」

  1. 幕後基本全是香港人,大製作。耗資三億人仔堆砌的特效與「國家」,可惜上不了大屏幕,但賣給了netflix全球發行,成為第一部全球同步上映的中國電影。光榮。 
  2. 當然,又是一個維穩的電影。統一國家大業,人人有責,即使朝廷有多爛,天子如何無能,大家都要不問是非地忠誠擁護。
  3. 幾分鐘就有武鬥,不為什麼,就是被動地「自相殘殺」,借其名「還天下以太平」。
  4. 在所謂的「迷蹤林」得知自已身世,原來是王族,血液流的是「與生俱來」來自北方的北燕王族,應該就是關大師的一伙。但現在南方為正統。
  5. 暴力程度可能是中國電影之最。關太師就是一個做人沒有底線,十足中國共產黨,為了目的不擇手段。開了個場,讓八大家族自相殘殺。虐殺小妹的經過,嚇人。 最後還借用少帝的名義,把楚魂處死。
  6. 每幾分鐘就有一場武鬥場面,圖騰、兵器等符號,看到人眼花撩亂。
  7. 安排香港藝員羅仲謙這兩場戲,何其諷刺!是政府的壓力還是因為瞄準內地市場而自表忠誠?正如特區政府說遵守基本法是不夠的,還需要「支持、推廣及信奉」!
  8. 「國都亡了,那裡有家?」「鷹隼家族問天羽,前來救駕!」









Wednesday, July 29, 2020

脫皮爸爸 Shed Skin Papa (2018)

  1. 舞台劇不是電影,媒體不同,表現方法也不同。把一套成功的舞台劇搬到大營幕 (雖然我在家的電腦看),除了須要重寫故事,最重要的是幕後的制作:場景、收音和燈光。

  2. 編劇上,電影必須要有更多的情節來豐富電影人物的表現力,而不能只靠一樣的誇張、誇大表現手法就能感動隔著屏幕外的觀眾。父子的過去,必須用更多情節、故事來營建。吳鎮宇演得很用力,已經很不錯。但我不明白為何不能用更年輕的演員?一人扮演五角,除了冀望拿個最佳男主角,我看不出用意是什麼?不幸,最後也只得了一個提名。

  3. 收音、燈光和布景等,可以是廠景,但不能只把舞台的設計和燈光搬到電影上,電影的場景「求真」還真是基本步。

  4. 美國各大的串流網站都有這電影,可惜都是配音版,只有iTunes上有原版廣東話版。可見大陸資本應該主導了這個電影的發行,甚至更多。這其實很有趣,除了刻意強調主角是從大陸來港,太太有口音,而且理想是當飛行員效忠報國之外,電影基本是以香港為主調,還加入了台灣片場大火的情節,很難想像到今天香港的電影人拿著這一個香港本土劇本能得到大陸的資本投資。這電影一定是一個異數。

  5. 電影在2018前幾年就完成,舞台劇是2011年,聽說是封存了兩年才推出市場。上映後,香港票房不好,大陸也不受歡迎。這應該都是可預見的。

Sunday, July 26, 2020

叔·叔 (2019) Twilight's Kiss (a.k.a. Suk Suk)

微風吹著浮雲 細雨漫漫飄落大地
淋著我 淋著你 淋得世界充滿詩意

微風伴著細雨 像我伴著可愛的你
看著我 看著你 看這世界多麼美麗

啊 願我是風 你是雨 啊 微風浸在細雨裡

漫步青青草地 小草也在輕輕低語
訴說無盡秘密 讓我們共尋覓




原唱是鄧麗君,但電影裡的是男唱版本。歌聲很溫柔,把電影的調子定鏡在「陽剛」的反面。蒙太奇的幾場,我很喜歡。 點出了電影的主題:深櫃男人的微風細雨,叔叔無盡的秘密,就讓我們一起去尋覓吧,看著我,看著你,世界多美麗!

看了幾篇影評:這一篇值得看看。提到電影中兩件小用具:紅色毛衣和十字架。很有意思。

這一篇對電影的幾個細節,讚聲不絕,很是同意。電影的細膩與柔情,讓人感動多於震撼。

還有這一篇,比較了外國跟華人社會對「幸福」定義的異樣。我也是居住在外國,離婚重組家庭,然後大時大節幾家人因為小孩而一同渡過真的不是異想天開,是每天的日常。

這一篇,最好看,評電影,談自由,談理想。有一天,我可有這境界就好了。

Friday, July 24, 2020

Letterboxd

從Instagram 一個電影博客知道了Letterboxd, 原來有那麼好的東西可以紀錄自己所看過的電影。這個網站2011年就已經有,我要到2020年7月23日才開用。


把這年看過的電影登記了一下,原來只有66部。我的夢想是一天看一部電影,現在2020年已經過了一半,下個月就開始準備工作,之後還要輔導孩子,看來如果這一年我能夠看過100部電影已經是超水準了。

查一查紀綠:
2019 大概看了88部。
2018 140部!是怎樣看的140部?!

Thursday, July 23, 2020

非常幸運 My Lucky Star (2013)

  1. 漫畫化的胡鬧劇。不是因為章子怡,一定不會翻出這個電影。
  2. 才知道這是「非常」系列的第二部,應該拍不下去了吧!如果真的成事,必須換掉女主角,以及所有女角。
  3. 看著一堆大齡女星飾演胡鬧兒戲,難受。
  4. 導演是一個外國人, Dennie Gordon, 美國女人。原來是第一個美國女人擔任一套中國電影的導演。主題是把Hollywood 的風格帶進中國電影。 這種思維,應該不是想把電影賣到美國觀眾,是想把電影賣到非美國市場,如非洲。對這些非英語市場,說普通話或者英文,分別都不大。
  5. 故事發生起自北京,經新加坡到香港、澳門,最後回到北京
  6. 這篇2013年做的訪問挺有意思:
    • 當天Hollywood的人很有自信,有點看不起大陸的電影人。
    • 導演坦白承認電影的風格就是90年代,但因為是章子怡要求,還點名要拍成她像 Anne Hathaway 或十年前的 Kate Hudson.  導演還說,風格雖然是老土,但中國那邊是全新的。
    • 這個訪問,導演高度讚揚了章子怡,不單止勤力,還很專業。算是給我大開眼界。
    • 訪問還提到成龍探班,因為跟章子怡的交情。還給了自己最好的特技員,指導在香港那段的武打場面。成龍跟章子怡真心有交情!?
  7. 電影沒什麼意思,反正不帶腦筋,有時就隨便看看。

Wednesday, July 22, 2020

Greyhound (2020)

  1. I will always be looking for you, Evie.  No matter where I am.  Even if I'm a thousand miles away, I will be hoping I'll see you come around the corner.  Because when you do, it's the greatest feeling in the world.  
  2. 沒有很專心看,但感覺很像中國隊長 (The Captain, 2019). 
  3. 片頭有一間中國的電影制作公司:正夫影業;然後看到了韓三平、Alex Zhang 為Exectuive Producer出品人.  原來有中國資本!
  4. 再看看一些資料,原訂5月8日,後來延期至父親節6月12日,不過因為疫情,決定放棄院線轉投網上平台。結果賣了$70M 給Apple TV+ (記憶在那裡看到是最後付了5千億), 更成為Apple TV+的重頭作。聽公司說上線後成為該平台歷史上最受歡迎的節目。 
  5. 從影線轉到線上平台的還有很多電影,Variety 有這樣一個表,挺實用。




Thursday, July 16, 2020

少年的你 Better Days (2019)

  1. 認識了中國紅極一時的小鮮肉易烊千璽,才弄清楚他是三字名。奇特的事。
  2. 翻查了很多想復原沒有審查制度的原始故事,真的比偵探小說還精彩。
  3. 大陸大賣超過15億的票房 (15.58),是黑馬,不過看看導演之前的作品七月與安生票房也驚人,就知道曾志偉的兒子曾國祥不是泛泛之輩。
  4. 拿下最佳電影,導演,女主角,攝影等,商業和藝術都成功了。
  5. 人人都會變老,老的人喜歡回想從前少年的自我,那個充滿希望的過去;少年的人喜歡看自已想看的故事,一個背後的男人痴痴地守候。這個主題,誰不愛看?
  6. 「可惜的是,要靠自已去還原心目中的少年的你的故事」。
  7. 壞人的必定要受罪,這個原則破壞了電影的本質,那種能推進的特質。





Wednesday, July 15, 2020

犯罪現場 (2019) A Witness out of the Blue

  1. 雙線查案:警察查賊,賊查警察。致命的缺點是,沒有驚天大案的動機背景,另整個劇本的設置非常薄弱。懸念是什麼呢?故事的推演只能靠不斷增潻懷疑人物,然後一個又一個相繼的死去。
  2. 當小賊看到大賊時,竟然認不出他,古天樂的江湖地位只能從對白中表達,為什麼不設一見見立即被「震攝」呢?
  3. 去到夜場凶一班小混混時,為何沒有一人認出他呢?還錯認他是警察?難道他整了容讓人認不出?
  4. 汪新元(古天樂)的幻聽/幻覺/幻視究竟是什麼意思?常常看到螞蟻是什麼意思?孫萱的弱視又是什麼?就是為了結局而潻加點浪漫的童話色彩嗎?
  5. 張繼聰一見認出壞人「紅毛」,那一場是怎樣來的呢?紅毛為何會在警官葉守正家呢?就是為了引警官葉守正到古天樂處,然後間接把警官帶進死亡?同時也犧牲掉警官的內線?這一場六個人,死了三個。 紅毛與內線是如何死亡的?電影沒有交代,觀眾只能從被懷疑的黑警的葉守正口中得知。這一場,還無聊的加插了張繼聰債主麥包跟著一隻貓逃亡一幕,有趣的到最後不單不再追張繼聰借下的款項,還入股流浪貓場。 
  6. 結局都死了。草草收筆。
  7. 全片最好的就是配樂,尤其是開場的音樂。

Monday, July 13, 2020

淪落人 Still Human (2019) 同類的香港的電影

因為 SFilm,有機會重看淪落人,每一次再看,總會發現一些新的畫面好像從來沒有看過一樣。可能這就是那些人喜歡一看再看電影的人所喜歡的事。

這幾天因為疫情,因為課程轉變,我愈來愈想要為自己做點有意義的事,每每只想著教幾門課,愈來愈沒有意義。自己控制不了,淪落到只能等候他人恩賜。我是不是應該開始寫點影評?
學好一下自己的英文?就訂定兩個簡單的目標?



  1. 一念無明
  2. 歲月神偷
  3. 桃姐
  4. 天上圍的日與夜

方形天井的愛民邨,我仲未去過,下次回去一定要去。

發現網上免費觀看:淪落人 Still Human 2019 


Sunday, June 28, 2020

中國隊長 The Captain (2019)

70大壽賀禮電影,香港導演,一個香港演員也找不到。



請相信我們,我們受過專業的訓練. 有信心,有能力,保證你們的安全。

Please trust us.  We are trained professionals. We are confident that we can ensure your safety.   

有領導
有專業
有程序
有支授
有技術
各部門完美配合


脫險後,第一句問:乘客都全安。這個國家真的有那麼重視人命嗎?




一個老兵,回西藏埋葬戰友,老淚縱橫,這真嘔心。明明是四十多年前入侵西藏,這種扭曲歷史,就是嘔心。


飛機失聯會即時在網上發布?

容許西藏人說西藏話?

「就看機場怎麼辦?」

「我們要有知情權!」

能定勝天的論調,因為有培訓,因為有機組人員,他們是專業的,只要想信他們,就能回家。「我們會一起回去」。不問過程,只問結果。不問什麼,只要相信。媽媽相信 ,六歲女兒也相信。智慧不分年齡閱歷,只憑一個信念,一個空虛,懸浮上空,輕得如毛的信念。 

這種相信,是口號?是信念?是建基於什麼?眼前的成功?眼前的物質?




 


Let the Bullets Fly 讓子彈飛 (2010)

重看還是聽不到很多對白,太北方土語了,不過片的影片的布局很精彩,姜文是鬼才,無容置疑。

看了蔡子強的書,知道了片中到處充滿政治寓言,我也就抄一下在這裡:
民國「八」年,張麻子套著「九」筒臉套,帶著「六」個兄弟,殺掉黃「四」郎。

鵝城-- 中國
黃四郎-- 國民黨
馬拉列車--馬列主義
張麻子--打倒地主,共產黨
筒子面套--同志



Friday, June 26, 2020

看陳健民《獄中書簡》後

讀完之後,覺得坐監可以有清靜的時間看書,是無比的幸福。

有時間來讀書,本來是很奢侈,卻要在坐監時才有這樣的福份。

自已每天時間不多,時間也過後很快,有時間閒下來,現在不是拼命的讀書就是看電影。但要真正吸收,不單是要時間,還需要專注,外物的打擾要降到零,這真是不容易。

家有小孩,有老人,聲音很雜。像Toni Morrison 一樣,我開始養成早起的習慣,只有在太陽升起前,我才有這短短的而安詳的時間做自已事,聽自已的呼吸。

陳教授的書單,以政治歷史為主,有幾本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大部份我自已也很想讀,不過,時間這麼有很,我應該為自已收窄範圍,像教授一樣把自已的研究方向修定。

我已決定放棄中國大陸,則更應該想想我能做些什麼研究。是不是要研究一下華人在美國電影的形象?跟黑人電影比較?還是應該想想回香港,做一些香港的研究呢?

心思不定,思緒雜亂。這都是大忌。

書中有一句,我抄下了: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現在在這樣的劣境之外,我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用文字,記錄一下。 

Wednesday, June 17, 2020

Malcolm X, 1992, Spike Lee


無比震撼的開幕:和理非?

1. 開場的獨白,用了Malcom 著名的 「I have a Nightmare」演說。 “Brothers and sisters, I am here to tell you that I charge the white man. I charge the white man with being the greatest murderer on earth. I charge the white man with being the greatest kidnapper on earth. There is no place in this world that this man can go and say he created peace and harmony. Everywhere he's gone, he's created havoc. Everywhere he's gone, he's created destruction. So I charge him.” 一部火氣猛烈的電影,真正的On Fire。

2. 而這場獨白是在一支定態的美國國旗前宣讀,氣勢激情,再配合黑白色的警暴片段,看多幾次,心臟一直加速跳動。[想起了香港,當然。] 3. 然後那支美國國旗慢慢的被火燒,燒至凈下一個「X」字。

4. 不到兩分鐘,就告訴了觀眾了電影的主格調。更重要的是給「白人」觀眾一個清晰而毫不隱晦的訊息。 沒有別的——我就是要控告你,白人!

5. 這種開場注定是要讓你(白人)感到不舒服。Spike Lee理直氣壯!大聲大喊的!

6. 這種控告一反我們認識美國60年代的黑人民權「和理非」的主旋律,the greatest murder, the greatest kidnapper, no place in this world that this man can go and say peace and harmony …這是和理非嗎?滿手是血呀!

7. 歷史都是被凈化過的,我們知道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甚至知道Rosa Parks 的巴士逆權運動,但是激進思想在60年代還真的很激進!

8. 這電影強迫我們接受和面對自私的個人和最黑暗的歷史。Malcolm 最後被殺的場面猶如上海灘的許文強,英雄本色的Mark 哥,喋血雙雄教堂混戰般的壯烈。

9. 人人都反暴力,沒有錯。但我們不能因為讀過凈化過的歷史就天真的以為這世界真的很純潔。

10. Malcolm 還有一句很出名的發言: “We declare our right on this earth to be a man, to be a human being, to be respected as a human being, to be given the rights of a human being in this society, on this earth, in this day, which we intend to bring into existence by any means necessary.” 重點在最後三個字。黑人立國、種族徹底隔離、甚至武裝自已直至所有白人收起槍枝都曾經是Malcolm的主張。沒有這些激進思潮為黑人自身立下壯實的身份定義,也不會有這麼堅強和持久的民權運動。


Sunday, June 14, 2020

飄 Gone with the Wind

因為電影被下架,所以去翻看了一次。

的確電影裡面的黑奴描述是有點太美化,幾個黑人角色的笑臉看起來就像是小瘋子一樣。終於明白了批評者的用心,這套電影是應該重新審視。

不過,批評者評論電影完全缺乏對黑人故事或南方對黑奴的凶殘的描述,則可以不理。





Thursday, June 11, 2020

Notes on Selma (2018)

  • While rageful violence continues toward the unarmed people of Selma, while they are assaulted with tear gas and batons like an enemy in a war, no citizen of this country can call themselves blameless, for we all bear a responsibility for our fellow man. Come and join us injustice and inhumanity.  We need you to stand with us.  

  • Edmund Pettus Bridge 

  • His truth is marching on. 


Sunday, June 7, 2020

種族主義?-黑人電影/電視清單 [不斷更新」

近日太多討論,覺得自已也有點責任去多了解,也應該多反思。

我一直很想迴避這個問題,因為我覺得這個國家對黑人的保護,以及我身邊的同事都很自覺地經常提到這段很黑暗的歷史,相比其他少數族裔,黑人的地位已經相當的高。我反而覺得,黑人經濟的弱勢,一部份是歷史原因,但更多是自身造成。而我在這個國家遇過幾次「被歧視」,都是黑人對我的鄙視,我甚至認為最種族族主義的其實是他們。還記得幾個黑人導演,公開宣言不會拍白人電影,電影不會有白人為主角之類云云。試想想,白人導演今天能說這樣的話嗎?所以最種族主義的其實是誰?

當然講這話相當不政治正確,我也不敢公開說。

因為這種「政治不正確」,覺得不說最好。

不過,多看書,多看電影,讓自已認識黑人在這個國家的鬥爭也是必須的。從他們口中說到,白人是永遠不會明白黑人在這個國家的經歷。也真是血肉分明的一句話。

在這就記錄一下電影和書,方便將來參考。

電影/電視清單
  1.  Just Mercy (2019) 一個死囚最後沉冤得雪,回復自由身。從地獄之門走回人世間,真的不可思疑。不一定從黑人抗爭的角度去看,反而是法制究竟如何可以公平地審判一個人,而死刑應該徹底的廢除。
  2. 13th (2016)- Netflix 一個記錄片,雖然奴隸解放了,但以法治的名義把大量黑人關進牢房,再強迫他們成為低價勞工,變相是現代奴隸制度。
  3. Malcolm X (1992) - 很激盪情緒的一部電影,看完就想衝一把!
  4. Detroit  (2017)- 一部看完讓人震驚恐懼,種族的仇恨真的可以把人不當人呀!
  5. Get Out (2017) - 虛幻的故事,但表現了各方的恐懼,也貼近現代種族主義的論述,就是黑人一直活在恐懼被吃,而白人則活在要吃光他們的想像。
  6. 16 shots (2019) - 強大的公民社會和獨立、自由的傳媒是通向正義的唯一路徑。大部份擁有權力的人因為掩飾警察暴行而下台,還歷史性地把一個在職的警察收監,雖然刑期比預期的短很多。
  7. Whose Streets? (2017) - 羅生門,但執法及第三方的調查報告結論是警察無辜,黑人有罪。當然是不是罪以致死,就真是各有各說話了。
  8. Burn Mother ... ker, Burn! (2017) - 看到了LA 92 Riot 的前因後果,一件又一件的血案,累積的憤怒,幾年過去又翻一翻。黑人在美國,好像永遠不會有解決的一天。最驚喜是看到韓國人的戰鬥格,充份體驗他們韓戰後的勇武,真不是開玩笑的。
  9. If Beale Street Could Talk (2018) - 著名黑人作家、社會運動者James Balwin 同名小說改編Moonlight的導演。當沒有愛情的人去看一個純美的愛情故事等別讓人傷心。
  10. Amazing Grace - 大英帝國廢奴英雄 William Wilberfocee 的故事。體驗到大英議會文化的精彩。太讚!
  11. Selma - 橋上的催淚彈,和平的示威,畫面很熟悉。
  12. Brian Banks  - 太一般,故事很吸引,但拍出來不感人。
  13. Marshal - 很一般,主角應該是很不起,可電影沒有反映出來。
  14. LA 92 (2017) - 看到了LA 92的恐怖,以及白人統治階段的高傲、冷漠、離地。跟今年的港共政權一個樣子。
  15. Black Power Mixtape (1967-1975) - 很巧妙的剪接,感愛到黑人60年代的怒氣,以致2000年後那種理性分析、展述理據的力量。
  16. Do the Right Thing(1989) - 最後一場各方的怒氣爆發,太精彩!
  17. Roots (2016) - 驚心動魄!這個國家從一開始就是罪惡的源頭,怎麼對歷史負責對這個國家真是一個巨大的難題。小說的作者Alex Haley 同時也是Malcom X 自傳的作者,看完這個電視劇,下一步定要看原著。
  18. Salute (2008) - Peter Norman一個黑人心目中的英雄。Black Power Saulte這張照片如Tank Man 一樣為世紀照片,但終於在這個紀錄片裡知道照片背後三名運動員的故事。
  19. Toni Morrison: The Pieces I am (Hulu) (2019) - 諾貝爾文學得獎者,片中介紹了她主要的作品,試圖避免white gaze 去寫作,雖然不懂什麼意思,但估計是不要白人的角度去看黑人,要以自已的主體去創作,跳出傳統的叙視方法去呈現黑人的經驗和歷史。片中介紹了很多1她的作品,我自已炒下的有Bluest Eye, Paradise, Angelea Davis 和Beloved。 希望有生之年能有空看看。Beloved 已改編成電影。
  20. Black Panthers (Criterion) (1970) - 原來毛澤東是他們的啟蒙老師之一,看到畫面拿著紅寶書,圍坐在草地上討論,黑豹看上去就是美國的紅衛兵?直到今年那些摧毀銅像、要求改名取締從前奴隸主的運動,跟四十年前中國的文革是一脈相承的。 
  21. Mississippi Burning (1988) - 應該是一部有關種族仇恨的電影,可是電影主角配角都是白人,黑人在裡面不是被殺就是只會唱唱歌,祈禱神祐,賜予好運,俗稱等運到。這電影的設置,不單止表現不出原意的integration,反而更加強了segreation的意識。失敗之作。 
  22. The birth of a movement 
  23. The Birth of a nation 
  24. When they see us 
  25. Moonlight 
  26. Fruitvale Station
  27. Dear Presidents 
  28. In the Heat of the Night 
  29. To Kill a Mockingbird
  30. Let the Fire Burn
  31. The Battle of Algiers 
  32. The Last Man in San Francisco 
  33. Twilight: Los Angeles 
  34. Daughters of the Dust (Criterion) 
  35. Down in the Delta (Criterion)
  36. Portrait of Jason(Criterion)
  37. Losing Ground(Criterion)
  38. I am not your Negro (Hulu) 
  39. Glory 
  40. Cry Freedom
  41. 12 Years a Slave 


Monday, June 1, 2020

拋棄

1
其實一直都很期待這一刻,要了斷的還是要了斷。
不過,就是一種老生常談,真正來到的一刻,又真是另一種感受。

理性的思維,情感的混亂,天天擾擾攘攘,時間都消磨在這些情感中的掙鬥。

一時要做理性人,帶著面具,笑著臉,輕鬆又沉重的游走一天。一時又控制不住,按下鍵盤,等待回覆。最終,回覆沒有收到,點算著日子,時時分分秒秒,計算又計算。

現實迫著前進,前進後又想退回兩三步。兩三步後,然後呢?不知道。

一個夢想的形象,永遠捉摸不到,貼近不到。就像隔著玻璃,看到,聽到,甚至可以穿越冰冷的表面進入暖暖的一端,一殺拿過後,被推開,被抛棄。從來沒有真實的抱過,也沒有被真心的暖過。

2
今天,已經半年沒有見面。就此寫上句口吧!


Saturday, May 16, 2020

Elles (2011)

A provocative and raw exploration of female sexuality, director Małgorzata Szumowska’s ELLES paints an unromantic picture of upper-crust domesticity refracted through the world of sex work. The fearless Juliette Binoche stars as Anne, a well-off Parisian journalist investigating the lives of two student prostitutes (Joanna Kulig and Anaïs Demoustier) for a magazine article. What begins as a routine assignment shaped by preconceived notions quickly turns personal, as Anne is drawn into the lives of these fiercely independent young women and forced to confront her own sexual fears and desires. A bold examination of poverty and privilege, age and youth, ELLES probes the loneliness, sterility, and isolation that plague marital life and stifle sensuality.


https://www.criterionchannel.com/leaving-may-31/videos/elles

就像自已的寫照。人怎麼那麼孤獨?除了終結一樣,過程也大同小二。


Sunday, May 3, 2020

很期待

每天都有忙不完事,時間不夠,事太多,物更是太多太多。

想想要看的報紙雜誌電郵討論組,還有面書推持博客⋯⋯沒有九種也十來種。當然還沒有提到的網上電影網站,除了netflix 還有hulu,amazon, criterion, appletv, kanopy, disney⋯⋯

我應該花點時間去看一下人家是怎麼分電時間。

看過25-5方案,就是把連續專心致志一件事25分鐘,然後花5分鐘看電郵看網路。這種貌似很完美,但5分鐘在網上?是笑話嗎?

還有每天趁所有人起來前先起步,4點起床,做事三小時,7點開始照顧家庭小孩。每天有3小時清靜私人事間。這個聽上去多夢幻呀,3小時的私人時間,真的很私人,因為人人還在熟睡中,我已經爬起床,忙著東打西打。一晃孩子就醒來,看看手錶,才5點過一點。說好的3小時呢?

就這樣,我早起來了,但小孩一樣早起,原本10小時的活,現在成了12小時,更長了!


Thursday, April 30, 2020

開篇語:用文字寫寫走走

想不到那裡有更好的辦法,讓我把自己每天所想所看所思所感的,用最簡單的文字紀下。或許,寫網誌是一個。

就從今天起。

隱姓埋名

如果
有一天,
幸運地

被你發現
就當我們交個朋友
用文字。